第100章 省報采訪的影響力_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,而我正好有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00章 省報采訪的影響力(1 / 1)

走進豆製品廠的生產車間,一股濃鬱的豆香撲鼻而來。

隻見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各種機械設備,將一顆顆黃豆加工成各式各樣的豆製品。

廠長鄭紅旗向兩位記者介紹了豆製品廠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控製措施。

他表示,官田鄉的豆製品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脫穎而出,靠的就是過硬的質量和獨特的口感。

張晨和王璐在生產車間裡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生產環節,他們不時地停下腳步,用相機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畫麵。

他們深深地被豆製品廠工人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,這些普通的勞動者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。

參觀結束後,張晨和王璐對官田鄉的發展成果表示了高度的讚揚。

他們認為,官田鄉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,離不開官田鄉黨委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體乾部群眾的共同努力。

他們表示,將把在官田鄉采訪到的真實情況報道出去,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美麗而勤勞的鄉鎮。

同時,張晨和王璐也對鄉黨委書記李達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
因為今天不管兩人到哪裡采訪,談及官田鄉如今的變化,人們掛在嘴上最多的就是李達康。

……

在返回的路上,張晨和王璐忍不住向毛雲剛打聽起了李達康的情況。

毛雲剛聞言,臉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:“李書記啊,他來官田鄉任職才一年多,但做的實事卻是一樁接一樁”。

“無論是‘村村通公路’工程,還是學校升級改造、蔬菜基地建設、養殖業發展,以及豆製品廠的壯大,都離不開他的精心謀劃和親自推動”。

“他總是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心裡裝著全鄉的父老鄉親”。

張晨感歎道:“難怪鄉親們提起李書記都是讚不絕口,看來他確實為官田鄉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”。

王璐也點頭附和道:“是啊,這樣的好乾部真是難得”。

“我們一定要好好報道一下他的事跡,讓更多的人知道他、了解他”。

毛雲剛笑著點頭:“那可就拜托兩位記者了,李書記一直低調務實,從不張揚,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官田鄉的老百姓”。

“如果能夠通過你們的報道,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官田鄉的變化,看到李書記的付出,那將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”。

說著,他們已經來到了鄉政府。

毛雲剛邀請張晨和王璐留下來共進晚餐,順便再聊聊接下來的報道計劃。

李達康也出席了晚宴,感謝了兩位記者的奔波忙碌。

在晚宴上,兩人也適時的提出了想對李達康進行個人專訪的請求。

不料卻被李達康拒絕了。

李達康書記微笑著擺擺手,謙遜地說:“官田鄉能有今天的變化,這都是全鄉乾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”。

“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,儘了我作為一名領導乾部的職責”。

“你們要采訪的話,可以多去采訪一下我們的鄉村兩級乾部,和官田鄉的廣大群眾,他們才是可親可敬的人”。

儘管李達康婉拒了個人專訪的請求,但張晨和王璐更加被他這種謙遜低調、心係群眾的品質所打動。

他們意識到,這位鄉黨委書記的故事,本身就是官田鄉巨變的一個縮影,值得通過另一種方式去呈現。

在接下來的幾天裡,張晨和王璐又深入到了官田鄉的其他村莊和企業進行采訪。

他們走訪了更多的村民、乾部和企業員工,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。

每到一個地方,他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官田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也看到了在李達康的帶領下,官田鄉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終於,經過緊張的采訪和寫作,張晨和王璐的報道完成了。

他們帶著這份沉甸甸的稿件,踏上了返回明州的路途。

他們知道,這份報道將是一份見證和記錄,見證著官田鄉的發展曆程,記錄著那些為官田鄉付出過辛勤汗水的人們。

……

幾天後,《江省日報》上刊登了一篇題為《官田鄉:小鄉鎮展現大作為》的深度報道。

這篇報道詳細地介紹了官田鄉在“村村通公路”工程、學校升級改造、蔬菜基地建設、養殖業發展和豆製品廠壯大等方麵取得的顯著成就。

報道一經發表,立即在江省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

江省省委大樓,省委書記趙立春正坐在辦公室裡。

趙立春雖然快六十歲了,但渾身上下卻散發著一種威嚴與自信,那是權力帶給他的底氣。

趙立春是京城八大家族之首趙家的二代掌門人,而趙家與李家乃是姻親。

李達康的親大哥——李達平的妻子,正是出身於趙家,是趙立春二弟的女兒。

李達康要是見了趙立春,得恭恭敬敬的叫一聲“世伯”。

此時,趙立春正按照往常的慣例,拿起桌上的《江省日報》,準備花幾分鐘瀏覽一下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
最新小说: 大佬穿成假千金,係統每天哭唧唧 末世:我覺醒了SSSSS天賦! 我有道觀通異世 末世天災:我嬌養反派種田成大佬 鄉村神醫李大壯 快穿之神女世界之旅 研發核聚變?過年回村單開族譜! 被白月光拒絕後,與寶藏女孩相遇 愛意沉淪 分家斷親?我靠簽到係統種田致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