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議室內的氣氛愈發凝重,常委們的表情也愈發複雜。
有的人在暗自揣摩王國慶的真實意圖,試圖從中找到破綻。
有的人則開始思考,如何在即將展開的“風暴”中保持中立或選擇立場。
在這場關乎關安縣未來的較量中,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掂量著自己的分量,生怕一不小心就站錯了隊,成為彆人的棋子。
王國慶輕輕咳嗽了一聲,開口打破了沉默:“今晚的常委會,議題不少,都很重要,我希望大家能夠集中精神,高效討論”。
“我們討論的第一個議題,就是關於關安的國企改製問題”。
這個話題一出,會議室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更加緊張。
國企改製是大勢所趨,但具體怎麼改,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。
各個地方現在也是處於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,你改你的,我改我的。
國企改製,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。
曆史遺留問題多,職工安置、資產清算、債務處理,每一項都是棘手的任務。
更關鍵的是,改製背後涉及到的利益糾葛錯綜複雜,稍有不慎,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,影響社會穩定。
關安縣雖然不大,但國企職工加起來也有上萬人。
可以說涉及到關安縣百分之三十的家庭。
因此,國企改製這個議題一提出來,立刻就在常委們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。
大家心裡都清楚,這個問題處理不好,很可能會成為引發關安動蕩的導火索。
尤其是在座的幾個本地常委,誰家裡沒有幾個親戚在關安的國企工作的。
他們很清楚,一旦改製方案不合理,不僅會影響到自己家人的利益,更可能讓自己在群眾之中的聲譽受損。
王國慶掃視了一圈會場,似乎對眾人的反應早有預料,他緩緩開口:“國企改製是大勢所趨,我們關安縣也不能落後”。
“但是,改製不是簡單的裁員和賣資產,我們要確保改製既符合國家政策,又能保障職工利益,還要促進企業發展”。
譚兵適時地插話道:“王書記說得對,改製不能一刀切,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製定方案,既要考慮企業長遠發展,也要照顧到職工的現實利益”。
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試探,試圖在改製問題上找到一個既能支持王國慶,又能維護自己利益的立場。
李達康則靜靜地坐在一旁,他深知這個問題複雜而敏感,需要謹慎對待。
彆看王國慶和譚兵嘴上說的好聽,好像都是站在國企職工的角度上考慮問題。
但實際上他們內心是怎麼想的,今後又會怎麼做,就沒人知道了。
於是李達康打算先聽聽其他人的意見,再發表自己的看法。
副書記黃海濤這時也開口了:“改製確實是個難題,但我們不能因為難就回避”。
“我們要積極尋找解決方案,既要保證改製順利進行,又要維護社會穩定”。
他的話語雖然中肯,但立場並不明確,顯然是在觀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