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同時,設立專項基金,用於解決改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職工安置、醫療、養老等問題,確保改製過程平穩過渡”。
“最後,我們要加強宣傳引導,讓職工明白改製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,是為了他們更好的未來”。
“同時,也要對改製後的企業進行必要的扶持,幫助其轉型升級,增強市場競爭力”。
李達康的一番話,既展現了他的決心,也體現了他對實際情況的深刻理解。
他的提議得到了部分常委的點頭讚同,就連王國慶陣營裡的幾人,眼中也閃過一絲認可的光芒。
王國慶見狀,臉色雖未明顯變化,但內心已不由自主地重新評估起李達康來。
他意識到,這位新任縣長彆看年輕,但還真有兩把刷子。
不過很遺憾,政治無關於對錯,隻關乎立場與利益。
王國慶迅速調整心態,決定采取更為迂回的策略來應對李達康的挑戰。
“李縣長的考慮確實很周全,分步走的策略聽起來既穩妥又積極”。
王國慶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讚許,但隨即話鋒一轉,“不過,如果按照李縣長的想法來做的話,短時間內恐怕無法完成改製,而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”。
“時間確實緊迫”,李達康點頭表示理解,但他的眼神堅定,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。
“但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緊迫就忽視了改製的複雜性和敏感性”。
“改製關乎關安縣上萬名國企職工的切身利益,關乎關安縣的社會穩定,更關乎我們政府的公信力和未來的經濟發展”。
“因此,我們必須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紮實、走得穩妥”。
“李縣長說的輕巧,你知道現在縣裡這上萬名國企工人當中,有多少人是每月靠政府的救濟金過日子的嘛”。
王國慶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幾分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。
“他們等得起嗎?縣財政等得起嗎?”。
這一問,仿佛戳中了在場不少常委的心窩。
確實,關安縣的國企問題積重難返,不少工人依賴著微薄的工資和政府救濟勉強度日。
改製迫在眉睫,但又需謹慎行事。
“說起這個,我正想問問王書記,之前我通過個人關係從彆的單位借來的錢,本來縣財政上還剩下兩百多萬,結果卻被你下令給轉到江邊大道項目上去了”。
李達康的聲音冷靜而堅定,他直視著王國慶,繼續說道,“那可是用來解決國企職工燃眉之急的應急資金啊”。
“王書記,你這麼做,是不是有些欠妥?”。
王國慶聞言,臉色微微一變,但他很快恢複了鎮定。
他意識到,李達康不僅抓住了國企改製這個敏感話題,還巧妙地引出了資金挪用的問題,這顯然是對他的一次有力反擊。
“李縣長,你提到的資金問題,我確實有所了解”。
王國慶緩緩開口,試圖平息事態。
“但你要明白,江邊大道項目是我們縣裡的一項重點工程,它對於提升關安縣的整體形象、吸引外來投資具有重要意義”。
“將部分資金投入到這個項目中,也是為了促進關安的長遠發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