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兩點半,陽光正好。李達康準時出現在關安賓館大堂,身後跟著秘書劉學斌和縣裡的幾位領導乾部。
曹勇等人早已在大堂等候,見李達康到來,紛紛起身。
\"康哥,咱們第一站去哪兒?\",曹勇笑著問道。
李達康微微一笑:\"棉紡廠。\"
車隊駛入棉紡廠大門時,趙廠長早已帶著廠領導班子列隊等候。
工人們也三三兩兩地站在車間門口,好奇地打量著這群從省城來的\"大人物\"。
\"歡迎各位領導、各位老板蒞臨指導!\"。
趙廠長滿臉堆笑,聲音洪亮。
李達康點點頭,轉身對曹勇等人介紹道:\"棉紡廠是關安縣曆史最悠久的企業,建廠於1952年,曾經是縣裡的重點企業之一。\"
周總打量著略顯陳舊的廠房,微微皺眉:\"看起來有些年頭了。\"
趙廠長連忙解釋:\"雖然廠房老了點,但工人們技術都很紮實,產品質量一直很穩定。\"
李達康接過話頭:\"棉紡廠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負債過高,但它的優勢也很明顯——熟練工人多,市場渠道成熟,如果能引進新設備,轉型做高端紡織品,前景很好。\"
林老板若有所思地點點頭:\"李縣長,能帶我們看看車間嗎?\"。
\"當然。\"
車間裡,機器轟鳴。
工人們正在操作老式的紡織機,見到考察團進來,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,拘謹地站在一旁。
曹勇走到一台機器前,摸了摸泛著油光的金屬表麵:\"這機器用了多少年了?\"。
\"至少三十年。\"
一位老師傅回答道:\"保養得好,還能用。\"
周總低聲對李達康說道:\"李縣長,這種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,現在市場上很難賣出高價啊。\"
李達康並不回避問題:\"所以需要改革,如果能引進新型設備,生產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。\"
\"那這些工人怎麼辦?\",一位老板問道。
\"新設備用不了這麼多人。\"
李達康早有準備:\"可以分流一部分去新廠區,或者培訓轉崗。”
“接下來我會重點建設關安縣的工業園區,到時候棉紡廠可以作為核心企業入駐。\"
老板們互相交換著眼色,顯然對這個提議很感興趣。
……
離開棉紡廠之後,車隊直奔機械廠。
機械廠廠長章為民是個技術出身的老乾部,見到考察團,沒有過多寒暄,直接帶人去了車間。
\"我們廠主要生產農機配件,技術底子不錯,但產品太單一,市場越來越窄。\"
章為民指著幾台正在組裝的機器說道。
王總蹲下身,仔細查看一台銑床的銘牌:\"這設備是德國進口的?\"。
\"對,還是八十年代引進的,精度現在還能達到0.01毫米。\"
章為民的語氣中帶著自豪。
王總眼前一亮:\"這水平,做精密零部件完全沒問題啊!\"。
見王總來了興趣,李達康適時插話:\"機械廠的技術工人是廠裡最寶貴的財富。”
“如果能轉型做汽車零部件或者電子設備配件,市場空間會大很多。\"
王總摸著下巴思考:\"設備更新需要多少錢?\"。
\"初步估算,大概六百萬”,章為民實話實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