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此同時,關於統戰部長人選的討論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。
雖然這個位置的政治分量遠不如副書記那般耀眼,但關注度卻出人意料地高。
原因很簡單,副書記的位置太過高高在上,一般人隻能望洋興歎。
而統戰部長這個門檻相對較低的常委位置,卻讓許多正科級乾部看到了晉升的希望。
\"何副縣長轉崗統戰部長,這是順理成章的事。\"
一位鄉鎮書記感歎道:\"人家本來就是副處級,現在不過是進常委班子罷了。\"
然而,王國慶推薦的趙文超卻引發了更大的爭議。
這位縣水利局局長在眾多縣直部門一把手和鄉鎮黨委書記中,資曆和能力都算不上出類拔萃。
\"趙文超?他憑什麼?\"。
交通局局長得知這個消息後,憤憤不平地拍著桌子。
\"論資曆,我比他早三年當局長”。
“論政績,去年省裡表彰的交通建設先進單位,我們局可是榜上有名!\"。
類似的抱怨在各個辦公室此起彼伏。
農業局局長、幾個重點鄉鎮的黨委書記,甚至一些相對邊緣的部門負責人,都在暗自懊惱自己錯失良機。
\"早知道就該去王書記家走動走動了。\"
一位鄉鎮書記懊悔地對同僚低聲說:\"我聽說趙文超昨天晚上去王書記家"彙報工作"了。\"
他說到\"彙報工作\"四個字時,特意加重了語氣,眼中閃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神色。
更有小道消息稱,趙文超離開王國慶家時,留下了一個鼓鼓囊囊的黑色公文包。
說的有鼻子有眼的,好像有人親眼看到一般。
這些傳言如同野火般蔓延,卻又無人敢公開討論,隻能在私下交換心照不宣的眼神。
在這場信息風暴的中心,幾位當事人卻表現得異常平靜。
李達康依舊按部就班地處理著公務,王國慶則閉門不出,據說是在\"批閱文件\"。
譚兵和趙文超也都保持著工作如常的姿態。
隻有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注意到,今天領導們的茶杯換得比平時更勤了。
縣委大院裡的梧桐樹上,知了不知疲倦地鳴叫著。
陽光依舊熾熱,但在這座看似平靜的政府大院裡,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政治博弈才剛剛拉開序幕。
每個人都在這場博弈中尋找著自己的位置,算計著下一步的棋該怎麼走。
而那些錯失機會的乾部們,則在懊惱之餘,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在下一次人事調整中搶占先機。
畢竟,在官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,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。
或者說,留給那些懂得\"彙報工作\"的人。
而在這場暗流湧動的政治博弈中,副縣長何叔峰的心情如同過山車般起伏不定。
當他從秘書口中得知李達康推薦自己擔任統戰部長的消息時,正在鄉下陪同明州來的老板考察的他,手中的礦泉水瓶\"啪\"的一聲掉在了地上。
\"何縣長?\",王總疑惑地看著突然失態的何叔峰。
何叔峰這才回過神來,彎腰撿起水瓶時,發現自己的手指在微微發抖。
他強作鎮定地笑了笑:\"王總,咱們繼續看項目吧。\"
但接下來的考察中,他的心思早已飛回了縣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