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席台上方懸掛著醒目的橫幅——\"關安縣國企改製暨項目簽約大會\"。
這是關安縣近年來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的一次簽約儀式。
經過一周的密集考察,由曹勇帶來的那十幾位明州老板們,一口氣拿下了關安縣26家國企的改製權。
這些企業涉及紡織、機械、食品加工等多個行業,有的已經瀕臨破產,有的仍在勉強維持,但無一例外,都成了李達康推動國企改革的重點對象。
簽約儀式定在上午十點,但不到九點,會場就已經人頭湧動了。
西裝革履的政府官員、精明乾練的商界精英、扛著攝像機的記者,以及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,讓整個大廳顯得熱鬨非凡。
明州老板們之所以願意投資關安縣,原因各不相同。
有些人確實看中了企業的潛力,比如關安紡織廠,雖然設備老舊,但工人技術紮實,隻要注入資金更新設備,很快就能扭虧為盈。
但更多的人,其實是衝著李達康來的。
在這些商人眼中,李達康才二十多歲就當上縣長,背後必然有強大的政治資源。
更何況,他和省委常委、副省長曹建輝的兒子曹勇關係密切,甚至稱兄道弟。
這樣的年輕乾部,前途不可限量。
\"投個百八十萬,虧了就當交個朋友。\"
一位明州老板私下對同伴說道:\"李縣長這個人情,以後說不定能值幾千萬。\"
商人的嗅覺總是最敏銳的。
他們不在乎一時的虧損,而是看重更長遠的利益。
六月的關安,驕陽似火。
關安賓館門前彩旗招展,紅毯從大門口一直鋪到會議廳。
上午九點剛過,一輛輛黑色轎車陸續駛入賓館大院,引得路過的群眾紛紛駐足觀望。
會議廳內,工作人員正進行著最後的準備工作。
副縣長何叔峰站在主席台側,反複核對著手中的流程單。
他今天特意換上了一套嶄新的藏青色西裝,領帶打得一絲不苟。
作為會議主持人,他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。
\"何縣長,李縣長到了\",秘書小跑過來提醒道。
何叔峰連忙整理了下衣領,快步走向門口。
隻見李達康身著深色西裝,步履穩健地走來。
雖然才二十多歲,但這位年輕縣長身上散發出的沉穩氣場,讓在場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。
\"都準備好了嗎?\"。
李達康問道,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。
\"都安排妥當了,就等市領導到場。\"
何叔峰恭敬地回答,眼角餘光瞥見李達康的皮鞋擦得鋥亮,連一絲灰塵都沒有。
九點半,市委常委、副市長賀波的車隊準時抵達。
李達康帶領縣領導班子在門口列隊迎接。
車門打開,賀波邁步而出,身後跟著市政府辦副秘書長田大江。
\"賀市長,歡迎您蒞臨指導。\"
李達康上前握手,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。
賀波拍了拍李達康的肩膀:\"達康縣長,郭書記果然沒看錯人。”
“聽說這次簽約規模不小?\"。
\"都是市領導支持的結果。\"
李達康謙虛道,隨即轉向田大江:\"田哥,你也來了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