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愛卿,你若覺得不對,便再好好看看這‘掄語’的解讀!”
“這才是更有趣的看法!”
朱元璋深深歎息,雙眼發亮,帶著某種期待望向天幕。
天幕上,話語不斷轉換,新的解讀不斷浮現!
【在“掄語”中,曾有這樣一句話: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!】
【這句話傳世已久,指的正是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狀態與心境!】
【但在“掄語”的另一種解釋中,所有的描述卻變得麵目全非!!】
【“掄語”解讀中,三十歲不再是立足世界的標誌,而是強者之姿的顯現!】
【四十歲不再是無所畏懼,而是更為深沉的挑戰與困惑!】
【五十歲,不是順從天命,而是與命運搏鬥!】
【六十歲,耳順並非寬容,而是靜觀一切的洞察力!】
【七十歲,則成了無所顧忌的主宰,縱然打破規矩,卻總能遊刃有餘!】
【掄語”中的解讀,不僅僅是對年齡的描述,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征!】
【它的本意是挑戰常規、打破束縛,而不是屈從於命運的安排!!】
李善長聽完這一番話,仍然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,但卻也漸漸沉默,心頭的困惑與不安浮現!
這,的確是他從學問之道中所體悟出來的!
想必他能夠做到這種程度,孔子這號人物,果真不愧是被後人稱為“聖人”!
但,接下來,李善長對那番掄語的解釋,簡直目瞪口呆,心神俱亂!
【三十而立,意思是:三十個人,我便能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擊倒!】
【四十不惑,意思是:四十人,任憑他們如何,我依然毫不動搖,直接迎戰!】
【我五十知天命,意思是:五十個,我便把他們打得明白,知道我乃天命使者!】
【六十而耳順,意思是:六十人,皆在我的耳邊輕聲細語,我依然堅持打,直至他們求饒為止!】
【七十而從心所欲,意思是:麵對七十個,我心甘情願地大展拳腳,痛快地戰鬥,直至心頭之快獲得!】
“原來孔聖人如此威風凜凜!!”
“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!!!”
朱元璋此時興奮得直拍桌子,怎會想到書中被推崇的孔子,竟然與他同樣是一名不拘小節的豪傑!
不過,孔子那份氣吞萬裡如雄獅般的氣度,似乎更勝他一籌。
“李愛卿,孔聖人的深意你體會到了嗎?!”
“若某日你能單槍匹馬挑戰七十個敵人,那麼,你便能躋身聖人之列!”
朱元璋語氣鏗鏘地說道!
李善長聽罷,嘴角不禁抽搐,感覺自己半生所學的所有經典,似乎一下子都變得無足輕重了。
原來,他為之苦讀的聖賢經典,竟然隱藏著如此狂野的意味?!
【其實像這種顛覆傳統的掄語還有不少,接下來,讓我們繼續領略孔聖人的暴力美學!】
【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師!】
【常見解釋:三人同行,總有一個值得我學習的對象!】
【掄語:三人同行,其中必定有一個我,戰力直接等同於一位師長!】
【子曰:既來之,則安之!】
【常見解釋:既然接納了他們,就要讓他們安定下來!!】
喜歡短視頻:給古人紅色震撼!請大家收藏:短視頻:給古人紅色震撼!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