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都,文瑤小院。
這裡栽滿了桃花樹,王守庸一人獨自坐在樹下,感悟著天地。
【仙人傳道紅):你曾受仙人指點,仙人傳你大道,邀你飛升。】
這個詞條雖然看起來意味不明,但王守庸卻知道其中的含金量。
仙人不知傳了什麼道給第一天妖,但如今的他,卻已經徹底看清了武夫境界的道途該如何去走。
如果說之前所有的修為,都是憑借他“努力修行”得來的,不斷走在蜿蜒曲折,但可以縮短距離的崎嶇小路上。
那麼如今,他卻已經走在了一條直達天地境的康莊大道上。
隻需要邁步向前走,便可走到天地境。
而天地境之上,是那觸手可及的飛升境界。
至此,他也明白了悟道境所謂“因果”的桎梏。
人修行這一生,便是不斷在與因果糾纏。
愛恨彆離,七情六欲……甚至修行的一切,都脫不開因果。
所謂悟道境的修行,實則是在與此生最大的因果糾纏。
帝師困於悟道境,便是因為他最大的“因果”在第一天妖的身上,破不了這“因果”,就永訣於天地境。
第一天妖想要邁入天地境,就必須覆滅整個天啟人族,因為這就是它的“因果”。
不過後來被皇帝和自己斬儘了生機,借助【無儘生滅】的最後一絲力量,重獲了新生,這才終於逃脫了“因果”的桎梏。
而自己,此生最大的“因果”是什麼呢?
微風輕拂,桃花花瓣隨風落下。
王守庸伸出了手,任憑花瓣落在他的掌心。
他仔細看著手中的花瓣,仿佛看到了整片人世間,也看到了答案。
——他知道,自己最大的“因”,便是在於世間妖魔。
最大的“果”,便是那凡人蒼生。
在他斬滅第一天妖的那一刹那,他的“因”其實就已經完成了,後來入奈何淵屠儘妖魔,更是讓自己的道途圓潤無缺。
唯一剩下的,就是那“果”。
他需要走遍人世間,走遍天啟四十二州,看一看自己種下的“果”。
想明白了這一點,王守庸終於起身,走出了他那枯坐已久的桃花小院。
一步落下。
披著漫天落下的桃花雨,踏入了人間春風中。
……
四月時節的晉州,浸在杏子色的天光裡。
青石板沁著晨雨的潮氣。
賣燒餅的老漢揭開爐蓋時,騰起的熱霧漫過簷角的酒旗,驚散了歇在晾衣繩上的兩隻灰雀。
一道白衣如雪的身影便是在這時拐進長街,衣袂掃過燒餅鋪時,驚得老漢抬頭張望,卻沒有看見半個人影。
那人走得極緩,腰間墜著的金色小香爐發出清脆的叮鈴聲響。
路過一間茶肆,裡麵的說書人唾沫橫飛。
“……且說那白衣劍仙淩虛踏至雲巔,身後十萬妖魔屍骸壘作骨山!”
“黯燼魔尊那千丈魔軀翻湧血海,九顆頭顱噴吐的毒火,把半個洪州都燒成了焦炭!說時遲那時快——”
折扇唰啦展開!
“那一襲白衣一指便點向那血色蒼穹,輕輕道出了一句……”
琵琶弦乍裂,滿堂死寂。
茶肆安靜下來,所有人凝神屏息。
可那說書人卻虛著眼,在這個最精彩的情節輕輕抿了一口茶水。
“他娘的,賞!賞你還不行嗎,快說!”眾人群情激蕩,罵道。
丁零當啷,說書人的錢袋子裡多出了許多半兩碎銀。
這個時候說書人才喜笑顏開,猛地放下了茶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