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李陽轉向正在圍觀戰鬥情況的人群高聲道:
\"諸位還記得雷將軍當年嗎?\"
“他免除了許多人的繁重勞役,並且給予返鄉者盤纏文書,使我們平安歸鄉。”
“這樣的恩情何止上千上萬。”
\"如今你們的主人遇到了困難!是救,還是不救?\"
李陽的聲音回蕩在整個。眾人異口同聲地回應著,衝向前去支援雷將軍。“天理昭彰,善惡到頭終有報,侯爺您放心,我們會保護您!”
看到無窮無儘的援助湧來,將領感到一陣狂喜,冷汗也漸漸消失了。\"好險沒壞事!差點被你們搞垮!\"
他抬頭對旁邊的謀士說:\"多虧了有李陽這樣忠誠的老友在身邊。\"
“你沒想到吧?”他說。他明白,如果少了這個夥伴的支持,事情會多麼不同。儘管如此,對於李陽為何會和兩個狡猾的政治家待在一起,他還未弄清楚,但他知道這份多年積累下來的情義是真的。
隨著數以十萬計的新麵孔擠進街道,所有人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緒蔓延開來。
正當叛軍人多勢眾時,李陽等人向城中喊話:\"我等蒙雷將恩惠甚厚,今日願效命贖罪!\"人群沸騰了起來。
最終,敵方意識到再繼續對抗已是毫無意義,因此決定暫時撤退。
此時此刻,破爛不堪的城市已被成千上萬的援兵占領,每一寸土地都被踏遍……
就這樣,一個原本孤立無援的局麵,在瞬間變成了絕處逢生的故事。
沿著渭水畔望去,後續的隊伍依然綿延不絕,看不到儘頭。
秦明無聲地打了個手勢,指揮士兵隨他退回皇宮的方向。他已立下決心,即使一死,也要護在太子殿下的身旁。
平民百姓們猶疑不定,一部分悄無聲息地躲入民居,另一部分則緊緊握住武器,隨北軍退入皇宮。
“叔父。”
韓信翻身下馬,跪在戰車旁,“末將無知淺薄,險些誤了叔父的大事,請叔父責罰。”
不慌不忙地下了戰車:“此事你雖出主意,但我也同意了,不可單怪你一人。”
“況且戰場變化莫測,意外頻發,無人能保證萬無一失。”
“經曆這一次,你會更加明智。”安撫般扶起了韓信,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今後還要走很長一段路。”
此時婁先生和趙大人硬著頭皮前來:“將軍,在下遲到一步,幾乎錯失戰機,請將軍責罰。”
豁然一笑:“不遲,不遲。若非二位搭救,陳某恐早已身陷險境。”言畢轉身向楊剛點頭致意,“你怎麼也來了?”
楊剛用力拍胸口道:“東家,每戰豈可少了我這跟班。”
眾人大笑,豎起大拇指讚歎:“來得好,與我共赴此行。”
城內形勢一觸即發,北軍將士及宮中衛士圍繞在公子勝周圍,悲壯地做好戰鬥準備。而在對方陣營,無數囚徒緊隨而來,他們那簡陋而暗沉的服飾成為了城市中的主要色調。
單獨走向前,在眾目睽睽之下恭敬向公子勝請罪:“臣拜見殿下。”
一瞬間,全場愕然。叛軍與守軍均感震驚不已,不知如何反應。“叛賊!”“何必要虛偽至此?”不滿之聲此起彼伏。
蒙武傷勢沉重,在短暫休憩後才察覺體弱乏力,幾番搖晃勉強穩坐在戰馬上。看著對方此舉,不禁憤怒大喊。
“九原侯,久聞大名。”
輕描淡寫道,“陳某對所有人都是手下留情,何至於要如此逼迫我等?”
說罷,蒙武噴出一大口鮮血,周圍的士兵焦急呼喚。
這時轉向一側示意:“給韓小友展示一下你的手藝。”韓信聰慧過人且擅長槍術,接過兵刃瞄準遠處的一盞燈籠,隻聽槍響三連擊後目標應聲而碎。
眾人無不驚詫,想象如果這一招對準了誰……
“將軍半生戎馬為秦建功,所以陳某今日手下留情。”他溫和勸說道,“希望將軍不再惡言相對。”
環顧四周:“鹹陽各位父老鄉親,請容許陳某解釋。我蒙受皇上恩寵,時刻不敢忘。此次興兵實因國之亂象不得不為之舉,以除佞黨還朝堂清正,社稷安寧。以上如有虛言,願闔族受罰!”
人群沉默片刻後,有人小聲道:“原來他們是真心為黎民……”
公子勝卻苦笑不已,暗暗告誡自己:從此以後,凡是誓言帶全家老幼者,須萬分小心。
“陳某已知錯誤重大,隻能遠離故土漂泊海外孤苦終老。”
然而他轉眼一笑道,“若大秦危難,陳某必提兵百萬回歸救援!”
最後轉向公子勝,輕聲告彆:“殿下珍重,這裡交給你們了。”
如果曆史能有色調,那麼這一天將是灰暗沉重的底色籠罩鹹陽。
龐大的灰色人流緩緩撤出城市,在目光的極限之處消失不見,城內人們依然凝固在現場。
如此近的寶座,說放就放手?
扶蘇平複心情,果斷下達命令:“城中所有兵馬加固城牆嚴防賊人卷土重來。”
隨之是斷斷續續的回答聲,北軍開始重新部署並占領城牆要塞,同時老百姓也開始著手修複破損的部分。
果然如所料,叛軍不僅沒遠去,反而搶得城外一座倉庫的物資,隨後舉辦了一次狂歡慶祝。白天又分散開來在守軍視線裡搬走數不清的物資送往外地。
大量鐵材、布匹等珍貴物資裝船順流而下。經過多次中轉,最終通過海運運至新世界成為他們建國的根基。
扶蘇收到探子的最新消息連連歎氣。顯然無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