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在美洲那片貧瘠之地白手起家,五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取得了遠超內務府的成績!
而且這些都是在趙明留下了詳細指引的情況下做到的!
“真不該讓你帶走季大師。”
“我現在才後悔呢!”
回憶往昔,李華不禁感慨萬分。年少時,季安已經展現出非凡的才華,趙明曾以萬金嘉獎,這些事情他還記得。
然而,沒想到僅憑季安一人就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。
“你留下他是想乾什麼?”
“嫌生活還不夠憋屈嗎?”
趙明笑著調侃:“不瞞您說,隨著季安年紀增長,脾氣越來越臭。”
“漢國上下幾乎被他罵了個遍。”
“有一次我問他幾個問題,他劈裡啪啦地說了一遍後直盯著我:‘陛下,您不明白吧?’”
“我能怎麼辦?”
“明白了還需要你解釋什麼!”
“那種看著傻子一樣的眼神真是氣人。”
趙明繪聲繪色地說:“他在科學院裡天天都重複這句話:‘這麼清楚的道理,為什麼你們就不理解!’”
“愚蠢!”
“一群蠢豬!”
“哈哈,無論多麼有才華的人物,在他眼裡都是蠢貨。”
李華想笑又笑不出來。
秦國如果有這樣一位天才該多好啊!
每個人的成長軌跡各不相同,差距甚至可以大得驚人。
有人15歲還在為了公辦高中的入學資格熬夜苦讀。
而另一些人……
十五歲的中考中六門課有五門滿分,唯一扣分的一科也僅差一分。
兩周後,破格參加高考,隨手填誌願選清華、北大或科大少年班。成績出來一看還湊合,僅僅略低一兩分。
後來,西工大誠邀,在入讀高中一個月後揮手道彆:“我要去上大學了!”
季安顯然屬於此類人物之一。十三歲時,田舟帶著厚厚的筆記見到了秦王:“陛下,臣已無力再教他了。”
十九歲時,季安入選漢國科學院,和眾多前輩同台領獎時滿臉笑容。
二十九歲,成為首席科學家,消息傳至秦國,引起軒然。
依靠紮實的基礎和非凡的天賦,季安的科研道路一片坦途。
秦王提出問題和思路,而季安將其變成現實。
例如,在鐵甲風帆戰列艦與蒸汽金屬戰列艦之爭上,在朝堂上有過不少討論。前者造價低,技術成熟且易維護,而後者則造價高,維修困難且需大量燃料。
但秦王明確指示季安:未來肯定是全金屬蒸汽戰艦。持之以恒地投入,技術進步指日可待,全球性補給基地也能解決後續問題。
因此,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,漢國走完了曆史上需要百年的發展曆程。秦國雖然繼承了豐富的資產和技術,並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,但在決策過程上的拖延讓其錯失了關鍵時期。
李華感慨道:“漢國有的,我們也會擁有,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。”
“你需要的話,我可以把蒸汽戰艦的圖紙送去。”
“三到五年,研究透其中要領,很快就追上了。”
李華憤憤地道:“沒有你的圖紙我們也造得出來!”
“這些年我們都勵精圖治,鐵甲戰列艦的工藝早就熟練了,隻是目前還沒有必要建造蒸汽戰列艦。”
趙明點了點頭:“說得有理。”
“但其實也不一定非要急於求成。”
“風帆鐵甲戰列艦在未來二十年也未必落伍。”
“蒸汽戰列艦的圖紙真的可以給秦國?”
趙明搖頭:“如果能給你,當然願意。不過闞兒對漢國有看法,若真給了他會如何?”
李華語塞,說道:“闞兒並非有偏見,而是……”
“不甘落後於他人是吧?”
“秦國自當強盛,處處領先漢國,不然他不會安心。”
“這不是小肚雞腸,是身為皇帝的責任。”
沉默許久後,
在那個寧靜的茶館裡,白石仔細端詳著茶具上那不期而至的斑點:“這個黑點真是破壞美感,顯然是製釉過程中的疏漏。”
明嵐思考片刻後問白石:“怎麼才能補救這個瑕疵呢?”
白石皺了下眉,斟酌道:“磨去突起部分,然後重新拋光、塗釉,最後再送回窯裡燒一遍。”
明嵐微笑讚同:“對啊,就是這樣做。”
可白石卻搖搖頭說:“但燒製出來的新碗,其他部分因為受高溫影響而改變色澤,使得修補之處與其他地方顯得格格不入。還不如原來的呢。”
這使明嵐也陷入沉思:“那麼該如何是好呢?”
突然,白石仿佛有所頓悟:“就像我們所在的國家,它如同這隻碗,不管怎麼修,始終無法掩蓋內在的破綻。”
接著,明嵐隨手一揮,手中的茶碗應聲墜地,碎裂成幾片。“費時費力的補救往往徒勞無功,”他說,“倒不如乾脆重鑄一個新的。”
“確實如此。”他拿起一旁新嶄亮的一隻遞給了白石,“你看,有時候選擇一個全新的開始更輕鬆。”
白石靜默了一會,心中思緒萬千。
“我持有矩子令,手下的大臣多是我昔日的心腹舊部,他們與我緊密相連,得心應手。”明嵐接著談起了治國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