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一代工人如劉師傅們更是心事重重,一方麵是對家庭的依戀,另一方麵是深沉的愛國情懷。
若非國無以為家,誰願舍棄家人投身前線?
這時王國棟向趙小剛講述之前的經驗和顧慮。
麵對這場重要的選擇題,趙小剛漸漸冷靜下來。
最終李誌明在角落默默計算著利弊,他是工廠裡的元老之一,明白這些任務背後的殘酷現實。
他曾逃避過去一次類似的機會,並認定那個決定是對的,但這此情況似乎有些不同。
就在所有人都沉默寡言之際,楊廠長突然宣布了一個令所有人驚喜的信息:這項緊急援助隻是短期性的!
消息一出,眾人的壓力陡減,不少人躍躍欲試。
李誌明的目光瞬間亮起,意識到這是立功免於處罰的好機會。
很快會議室又沸騰起來,每個人都爭先恐後表達參加意願。
最後,在場的人達成了一致意見,願意共同參與這一光榮的任務。
楊小剛也放鬆下來,與幾位資深同事對視一笑,不再擔心必須第一個響應號召。
楊廠長滿意地看著這一幕,相信這個團隊會在未來的日子裡不負所望。
“既然大家心知肚明,咱們儘快行動吧。”
“食堂已經備好了飯菜,吃完後直接前往車間集合。”
“記住,這次我們代表著藍天鋼廠的聲譽,必須爭取榮譽。”
李建國揮了揮手,大家紛紛往食堂走去。
小林走在隊伍最後麵,卻被李建國拉住。
“小子,有種!不過你考慮清楚了?去了以後可能一段時間內無法回來。”
小林沉默片刻,“這種事情,一旦錯過,將來可能會後悔。”
“再說了,時間不長。”
李建國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,“好吧,自己決定就行。”
眾人在食堂用餐完畢,便來到了一號車間。
安全科長張宏偉已經帶領保安在現場維持秩序,車間內空無一人。
“願意參與的人請舉手報名。”
現場的鉗工齊刷刷地舉起了手,小林也跟著舉起手來。
一共有十一個人響應。
李建國看了眼,隨後取出一遝圖紙分發給各人。
小林瀏覽了一下圖紙,發現是某機械零件的一個部分,看上去有些複雜。
“這是考核用的零部件,上級要求其最大外徑的誤差不能超過0.005毫米。”
這話一出口,現場氣氛瞬間變得緊張。
小林還記得當年自己通過八級鉗工考試時做的螺栓,對精度誤差沒有那麼具體的要求。
顯然,此次的考核要求非常高。
拿到加工部件後,小林開始檢查工具和器械,並活動了一下手指和身體。
其他幾位老鉗工也在進行同樣的準備工作。
他們知道一次性的高精度工作對體力和精神消耗極大,如果第一遍做不好會更加困難。
小林感覺自己完全準備就緒後,就開始加工手中的零件。
他旁邊的老陳、李軍等人也開始投入自己的工作。
易師傅則站在最後一列,目光堅定,心裡充滿鬥誌。
易師傅深知這一次的機會對他來說至關重要。
若順利完成任務,不僅可以提前結束勞動改造,還能重新獲得認可。
這些日子以來,他已經找回了以往的狀態,技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,逐漸回到了巔峰時期的手感。
易師傅專注地處理著手中的部件,每一步操作都顯得極其謹慎。
在這個關鍵時刻,除了眼前的零件,周圍一切仿佛都不存在。
他的心中隻有一個信念:一定要做好。
李建國帶著其他人站在稍遠的地方靜靜地看著,不敢發出聲響以打擾正在進行工作的人。
王總問起具體安排時,陳主任詳細解答道:“這次我們要從全四海城挑選最出色的十個人,軋鋼廠能獲得三個名額,這不僅是上級對我們的重視,也是工廠的榮耀。
現在就希望大家能出色完成任務,為廠裡爭得榮光。”
過了一個多小時,老陳首先完成,並揉了揉酸痛的腰走下來。
之後又有幾名工人相繼結束工作,儘管他們都很疲憊,但都成功完成了零件的加工。
易師傅也最終完成了他的工件,雖然累得大汗淋漓,但仍露出了自信的笑容。
此刻,隻剩下小林還沉浸在工作中。
經過一番努力,他終於完成了零件,並小心地放在一旁。
負責測量的戰偉上前測試結果。
在一片靜默中,測試員們仔細核對,最終宣布了結果。
老陳的成績剛好及格,誤差為0.005毫米;其次是侯保國,差一點點達到要求;然後其他人也都未能突破到最佳狀態。
輪到易師傅時,現場響起了一陣驚歎。
他的作品竟達到了完美水準,誤差同樣是0.005毫米,讓人印象深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