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墳上的植物生長狀態被稱為“墳脈”,而墳中屍骨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墳脈的生長。
比如,若墳頭雜草叢生且為青草,說明埋葬的必然是未成年者;
墳頭草生長雜亂無章,則此人多半是病亡;
若墳頭草又青又嫩,則埋在下麵的定是早夭的少年;
若是武將的陵墓附近,則常見蒼鬆勁草。
他環顧四周,目光最終定格在一片形如貓瞳的金花之上,
“此為貓睛草,唯獨生於塚側,主陵必在此處!”
此話一出,緊隨其後的盜夥頓覺精神煥發,疲憊消減幾分,長久攀爬總算有所收獲。
鷓鴣梢亦精通此道,一眼便看出貓睛草隱含玄機,證實了陳風樓的判斷無誤,
“早聞古籍記載,葬脈之術非凡,深究之下不遜於我輩的風水秘技,今日目睹果然名不虛傳。”
金算盤不得不承認,葬脈之術對探墓者而言實屬奇策,
“葬脈之術確是妙絕,可惜我僅得其一二,不知全本葬譜流落何方,無緣窺其全貌。”
提及葬譜,陳風樓滿是遺憾,此譜乃發丘天官遺緒,自明初大劫後散佚,諸多秘法如六十四字尋龍訣等自此失傳。
說到尋龍訣,摸金校尉的訣竅也是由此演化而來,
然而江白卻知曉,發丘天官的傳承尚存,發丘印與葬譜皆在江家。後來江家子弟江半缺不願下墓,將物移交給了瞎老義,瞎老義再轉給師侄胡巴一。
說到江家,那地方在哪裡呢?發丘印無足輕重,但江白執意要那葬譜,據傳其中不僅記載發丘秘術,還羅列諸多古塚詳情,
“找到了!”
隨著陳風樓確認主陵方位,
眾盜即刻搜尋,不久就在藤蔓後發現一方石台,台後則是一處人工開辟的洞窟。
洞窟內陰氣凝霜,霧氣彌漫。
盜夥奮力拉扯藤蔓,藤根連同石壁上的泥塊紛紛墜入崖底。
眾人隨後攀上石台。
剛登台,便見洞中矗立一高大身影,披甲之人低首斂臂,隱於陰霾之中,麵目難辨。
待靠近些許,點燃火把一照,才看清此人身披鐵甲,甲上覆塵,顯已駐留數百載不曾移動,身旁還有一柄鋼槍插地。
顯而易見,這是鎮陵將。
見到鎮陵將時,陳風樓等人稍感安心。
身為鎮陵將,必是隨主將衝鋒陷陣的親信猛將,尋常將軍難符其職。
故此,眼前洞穴便是元朝主陵無疑了。
雖主陵近在眼前,卻無人輕率妄動。
卸嶺賊徒取出浸染雞血朱砂的繩索,織成套索握於手中,
隨即投向鎮陵將,套索精準命中,迅速拉動,欲將其拖出仔細處置。
可繩索繃緊後,任憑眾人如何使勁,鎮陵將依舊。
這一狀況令現場氣氛驟然緊張。
果不其然,下一瞬,鎮陵將頭盔之下忽現兩點幽綠光芒,隨之響起甲片摩擦的哢哢聲,
長久靜止的鎮陵將抖動鎧甲,積塵飛揚,洞窟瞬間塵霧彌漫。
幾聲繩索斷裂之聲傳來,持索者跌作一團。
陳風樓等人立即嚴陣以待,木傑雄更祭出護主之魂,擋在江白麵前,嗚嗚作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