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路韃子軍嚇得放棄了北江路,全部縮回了升龍城,但是並肩王他們其實是虛晃一槍,正準備向北麵的歸化、宣光進兵”陳國宇也是滿心歡喜。
“隻要他們打到歸化、宣光路中部,然後轉向東北麵,就能跟我們在太原路彙合,合圍北部數路的韃子軍,然後南下奪取平原,再總攻升龍,大業可成,哈哈”陳興道大笑道。
“那陛下,我們明日是否全力攻城”陳國宇趕緊趁熱打鐵。
陳興道思考了一會,搖了搖頭道“韃子的越王也不是無能之輩,他隻是沒想到我軍沒有在兩路同時進軍,所以出現了判斷失誤,如果並肩王他們所言是真,那韃子軍的大隊人馬必在趕來增援南路的路上”。
“大隊人馬,那...”陳國宇有點擔心道,“嗬嗬,這不正好嗎,我們就在南路與韃子軍決戰,韃子軍的東部元帥府的部隊已經快損失殆儘了,我們將其全部打垮,然後再一股一股的消滅來援的韃子;
這裡就是個磨盤,把韃子軍的有生力量全部磨碎在這裡,並肩王他們正好占領北部,切斷韃子軍的糧道,然後從太原、諒山路南下,與我們一起全殲韃子軍”陳興道笑道。
“那明天出動多少人馬呢,陛下”陳國宇問道。
“2萬藤甲弓箭手,2萬攻城軍,不能再多了,把韃子軍藏在城內的那人全部調動起來即可”陳興道回道,“遵旨”。
陳興道的謀略也沒有錯,雖然看起來具體的作戰方向有變化,但無論南路和西路,大的目標是一致的,那就是,想辦法彙合後合圍並全殲元軍主力,正所謂“以我之不可勝,待敵之可勝;以我之不敗,待敵之可敗”。
但是,正如陳興道自己所說的那樣“韃子軍的越王也不是無能之輩”,何止不是無能,至少不在他之下,更重要的,對方能調動遠比他大得多的資源和兵力。
守城的元軍今日損失也不小,達到了人之多,張賢元原本帶過來的人馬就隻有3000多,現在剩下不到1000,廉總管的4000人剩下不到2000,裴總管帶過來的約8000人還有5000多;
巴雅爾帶過來的6000多人還剩3000多,吳總管本來有9000多人,但是分給了彭成龍3000,又給了張賢元1000,加上傷亡2000多,還剩約3000人,李瓘的9000漢軍撥給了張賢元1200,自身也傷亡了近1000人;
剩下的人馬,除去還在守城的,預備的也就李瓘的約8000漢軍和阿裡海牙的5000簽軍了,跟陳興道預估的差不多。
不過,還有1股力量陳興道沒有估計進去,那就是,彭成龍的近3000人,前麵因為要掩護和運送回回炮,所以留下了大量人馬,但其實,操作不過4、500人就夠了,彭成龍還有至少2500人可以增援,而且基本上都是精銳。
“容侍禦史今天就發了幾炮,他那裡還有那麼多的精銳,難道要見死不救”重病的阿裡海牙心裡有點犯嘀咕,他有心去找彭成龍談談,但是已經重病到起不了床了。
第二天,一切都知道了。
天剛蒙蒙亮,安南軍的投石車就開始發炮了,今天是個大晴天,難得射界這麼清晰,安南軍的投石車首先就衝著彭成龍昨天的回回炮陣地而來。
不能說安南軍有什麼錯,安南軍中也有會算投石炮落點的高人,已經把彭成龍昨天回回炮的陣地方位計算的分毫不差,但是,事情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偶然,彭成龍昨天一發炮就發現彈丸四散,威力太小,所以把陣地移了位置,把回回炮集中在了一起。
投石炮準確落在昨天的陣地上,彭成龍看著落點,嚇出了一身冷汗,這時空,居然有人能把落點算的這麼精確,他本以為,古人都不懂機械原理的,但今天,他算是上了一課。
不過,所幸他把回回炮陣地挪動了,結果如此密集的石彈石塊,也隻是砸壞了一門回回炮而已。
演義小說中有所謂“火燒藤甲兵”的說法,但其實,真正的藤甲兵很難被火燒,早都做過防火處理了。
不過,藤甲畢竟是易燃之物,小火溫度不到,無奈它何,但回回炮的猛火油石彈,燃燒時高溫可達上千度,以致石彈石塊,甚至在空中就已經燒的炸裂了;
隻是因為用大型投石車發炮,沒有準度,加上彈丸四散,所以往往看起來聲勢嚇人,其實威力並不大,但是集中的時候,尤其落點能事先精確計算,那也是威力巨大的武器,至少在中世紀是這樣。
一場真正意義上的“火燒藤甲兵”即將上演。
喜歡重生之再造華夏請大家收藏:()重生之再造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