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龍,越王行邸。
脫不花看著手中東部元帥府送來的加急塘報,眉頭緊鎖,看這架勢,偽陳在南部至少動員了12萬之眾,難道真是主攻南路,起碼是西路和南路平分兵力一起進攻,但他又搖了搖頭,偽陳諸人都善於用兵,而且本來兵力也不足,還要這樣平分兵力,不大可能。
”長史“脫不花喊了一句,”千歲,你叫小人“一個高大的蒙古漢子跑了過來,脫不花一下愣住了,這才想起烏馬爾早被他派去雲南邊境了,”巴特“,”小人在“漢子恭敬地彎腰道。
”你去傳令,東部元帥府那邊,塘報必須3日一報,寡人要搞清楚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“脫不花道,”遵千歲令“,巴特剛要走,脫不花又叫道“3萬湖廣漢軍都到達歸化、宣光了嗎”,“回千歲,2日前已經趕到了”巴特回道。
脫不花點點頭道“你再傳令,讓原駐守歸化、宣光的3萬多東部元帥府的駐軍移駐瀾滄國,寡人要他們監督並帶領從瀾滄征召的3萬簽軍”,“遵千歲令”。
3日後,行宮,脫不花拿著東部元帥府的又一封加急塘報,站在沙盤前,皺著眉頭,久久不語。
周圍前來參加軍議的西部元帥府元帥、黎朝樞密使、議政王長史、侍從長、參軍、總管等等,都是一聲不吭,數十人站或坐著,大氣不敢出,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見。
良久,這位年輕的越王歎了口氣,道“看今日這份塘報,偽陳至少動員了15萬大軍在南路,而且還從占城借到了至少3萬水軍,依偽陳能動員的總兵力看,其主攻方向定是南路無疑,那個容侍禦史,算對了,唉”
“千歲不必憂慮,依老臣看,奧魯赤元帥和阿裡海牙副元帥,還有容侍禦史,定能守住南路,他們不是已經放棄無險可守的演州路和清化路南部了嗎”西部元帥府元帥、隴右王汪世顯邊說邊走到沙盤前,把元軍的旗幟往後移了移。
“唉,老王爺有所不知,偽陳突然在雨夜奇襲,原先布防在演州路的2總管損失慘重,我餘將士撤回的不足半數,而在清化中南部修築的城寨,據說是在鹽堿沙灘上,不知道容侍禦史怎麼想的,那倆元帥好像也完全不知情,這能守得住嗎”脫不花滿是愁苦的歎了口氣道。
“容玄風不知兵,好大喜功,欺瞞千歲,應趕緊革職拿問”張親隨義憤填膺道。
“此時此刻,怎可隨意逮拿正領軍在前線作戰之人,何況,容侍禦史也並無大錯,他已經準確廟算出偽陳主攻方向,這就已經是大功一件,至於領軍築城之類,非他所長,該問的,也是東部的元帥”汪世顯有些不服氣道,彭成龍畢竟是他推薦的。
脫不花點了點頭,看都沒看向張親隨,說道“老王爺此言甚是,寡人今日不是要追責,要說有責,寡人也沒預判偽陳主攻方向,是不是也要擔責,隻是,如今偽陳主攻南路,我軍應如何應對呢“。
”千歲,老臣以為,奧魯赤、阿裡海牙和容玄風等人,若能退至這裡,尚能持久待援,偽陳很難一時攻破“汪世顯將元軍旗幟移到清化北部與新興府路和諒山路3路交彙之處,這正是現在彭成龍等人駐守的最後一道城寨的位置。
脫不花仔細看了看,點了點頭,又搖了搖頭”此地地勢和位置倒是極好,隻是兵力相差太懸殊,我軍先前已損失不下之眾,在清化中南部的這個城寨,估計至少損失脫不花並不知道,彭成龍等人在清化中南部城寨的防守和撤離中,損失並沒那麼大);
然後棄此城寨再轉往老王爺所說之地,怕又要損失至少萬餘眾,如此一來,整個東部元帥府可戰之兵不足半數,而偽陳損失微乎其微,還有15萬大軍和3萬水軍,奧魯赤、阿裡海牙和容玄風等人,能守得住否,能守多久呢“。
沒有人能回答越王的這個問題,脫不花也知道沒人能回答,他緩緩走到廳前,看著外麵滂沱的大雨,幽幽地說道”希望長生天保佑他們“。
不過,越王的多愁善感馬上就打住了,他隻望了大雨片刻,便回頭問長史“巴特,西部我軍準備得如何了”。
巴特連忙回道“稟千歲,西路我軍現今布防如下:
北麵:千歲留在邊境的5萬精銳並4萬6000川軍共近10萬大軍,另3萬多東部元帥府新年時調來協防糧道的援軍,不算原先駐防糧道的4萬簽軍,可出擊13萬人馬,由烏馬爾統一指揮;
東麵:千歲帶來留守升龍與北部宣光路糧道之間北江路的2萬精銳,朝廷增援的侍衛親軍鐵騎,容侍禦史帶走3000,現還有7000鐵騎,另外西路元帥府6萬漢軍在容侍禦史和李侍從帶走後,尚有5萬漢軍,加上黎朝的5萬歸元軍,不算留守升龍的2萬漢軍和5萬歸元軍,我軍可出擊兵力餘,由西路元帥府元帥、隴右王汪公統一指揮;
西麵:3萬湖廣漢軍並3萬瀾滄軍共6萬人,由西路元帥府副元帥、前漢軍都元帥董文禮董公統一指揮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巴特也是用了心,一個月不到,各軍人數和布防情況便了如指掌。
脫不花滿意地點了點頭,又問道“寡人記得,湖廣的3萬漢軍前幾日才進至歸光路,這麼快就到瀾滄了,董超董文禮也過去了嗎”。
長史還沒開口,汪世顯回道“董文禮董元帥聽聞湖廣漢軍已經從雲南進軍安南,三日前便兼程趕往歸化路,以便統一指揮湖廣各部,進軍瀾滄,現在想必已經接手湖廣漢軍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