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米湖村的農夫們齊聲向河流與湖泊之神的讚頌結束了。
“向尊貴的水之神獻上讚美。”對此,詹姆拉附和一句,他知道,村子位於大湖旁的烏米湖村,那裡的村民們基本上都信仰著這位原初神明。與人類社會之後出現的人類神明不同,這些原初神明神力強橫,但對於世界的變化卻不是很明顯,祂們的很少擁有著教會這種管理的輔助組織,基本上都是沿襲著久遠的命運選民模式粗放管理。
雖說這些原初神明的管理很粗糙落後,但祂們的力量直接又有力,總是能創造奇跡,所以在所有的偏遠地區都還是有著接受土壤的。
就比如背靠大湖,常常被狼群侵襲的烏米湖村。
隊伍沿著河岸邊向南前進了大半個早上,在大河對岸的出現的成片田地愈發多了。之前看到的散落的農莊也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,而是三三兩兩的靠的較近聚集在一片地區。
田地裡也終於出現了一些正在勞作的大牲畜,遠處的人看著小小的,不過芝麻大小,他們走在前麵或者後麵,引導著牲口在翻耕犁地。看到這些景色,讓趙吉頗為不解的是,明明農夫都有大牲口了,為什麼不想想辦法將田地裡擋路阻礙的巨大石塊給想辦法解決了呀?
河對岸的農莊外,農夫們聚集在一起開墾去年收獲的田地,趙吉能夠遠遠的瞧出,此時下地耕作的大概全都是壯年男性。而每一個看到的農莊依然被外麵結實的木製圍牆牢牢的緊圍著,仿佛圍牆的外麵充滿了洪水猛獸。
想到這裡,趙吉覺得這些農莊圍成這樣,說不定還真有防範季節性洪水的因素。大河的這一邊丘陵不少,而對麵反而多是衝擊平原,平原上還有不少突兀留在地裡的巨石存在,這些都是洪水泛濫的證據和結果。
洪水泛濫而下,衝垮了對岸曾經存在的丘陵,順便將丘陵上的泥土吹散,還填平了丘陵間的溝溝坎坎,變成了一大片平整的洪水衝泛區。
洪水順便將上遊山裡的巨大岩石也一並衝滾到了下遊這裡,巨大的岩石衝到這裡後,洪水水勢減弱,那些巨大的岩石就永遠的留在了這裡。
趙吉深以為然的點點頭,他覺的自己剛才的想法應該沒錯。挺起坐著的身子看向大河北麵的上遊方向。在午時明亮的陽光照耀下,遠方那極遠處的山脈猶如伏地的凶猛巨獸,齜牙咧嘴的頗有威勢,連綿高山頂上一部分泛起一抹白色,那應該是積雪,那些白色的積雪就好像是黑色巨獸頭上白色的軟毛耳朵,有點可愛。
趙吉又確定的點點頭,北方上遊有山脈,而這條大河也是從北方山脈發源的,估計他的推論是正確的。可惜的是,他不會說本地的語言,不能將自己的這些觀察推論說給商隊裡的人聽。
沒人能聽他吹吹牛皮什麼的,倒是有點遺憾。
日頭過了中午,沿河道路的遠處出現了一座連接河兩岸的木橋。
看到木橋,商隊和農夫們都大大的鬆了一口氣,精神都變得活躍放鬆了起來。而農夫們更是開心一些。
商隊走進之後,趙吉發現在木橋另一側的對岸還有著兩座低矮的石製房屋。這兩座石屋一左一右的拱衛在木橋對岸的兩邊,一座石屋寬敞一些,門前竟然還有一個小小的石製水池,要不是沒看到打水的軲轆或者木桶之類的,趙吉肯定會把這個東西當做水井了。
另一座石屋就很普通了,此時正從煙囪裡冒出嫋嫋的炊煙,看來應該是供人居住的普通房屋。
就是不知道寬敞一些的那個石屋是乾什麼的了。趙吉猜測可能是駐兵把守這個木橋的哨所,也有可能是收取往來商隊稅金的地方,畢竟這裡很長一段路隻有這一條可以過河的木橋,彆人想要繞路逃稅都不可能。
商隊的驢車一輛接一輛的駛上還算寬敞的低矮木橋。
在橋頭這一側,趙吉發現有立著一塊四棱方尖石柱,約有一米半高。方尖柱上用本地文字楔刻著什麼,可能是木橋的名字,或者是這條大河的名字,或者是這片領地的名字,趙吉猜測著,這些猜測的想法都是有可能的。
這個木橋比他想象中要寬大結實上許多,趙吉覺得這肯定是為了防範洪水的設計。當洪水來時,小一點規模的洪水就不會淹沒衝垮這個木橋了。大洪水就不用說了,人肯定不用橋,啥橋都沒用,往來還是改用渡船多好。
離橋的另一頭近了,趙吉才發現原來橋頭的石屋不是猜想中的哨所或者收稅的地方。
這個寬大一些的石屋是個小小的神廟。
說是神廟有些不太妥當,畢竟就一間石頭大屋子。在它門口隻有一個小水池,四周連個圍牆都沒有,說是他想象中的神廟就有些太寒酸了。
這個石頭神廟通體用大塊長條岩石建成,看著不高,所以內部體積肯定也就很有限了,因為靠著河流,為了防範滲水,肯定也沒有地下室一類的設計,所以神廟內部估計就隻有小小的一層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