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妃在甄嬛生產、坐月子期間,表現得極為穩重,一心一意撫養著朧月,對皇後、宣妃等人之間的恩怨紛爭不聞不問,仿佛置身於這複雜的後宮爭鬥之外。
終於,到了甄嬛辦冊封禮的日子。皇上看著宜修,目光深邃,突然開口道:“宣妃聰慧過人,又善識大體。皇後你身子欠佳,也該好好調養休息了。朕打算將協理六宮之權交給錦妃、宣妃、敬妃和端妃共同打理,往後宮中的瑣事就由她們四人負責,皇後意下如何?”
皇上對宜修本就心存不滿,之前的謠言事件,雖說宜修處理得看似乾淨利落,但皇上還是查出了一些蛛絲馬跡,對她的信任已大不如前。
宜修的臉色瞬間變得僵硬,可當皇上的視線掃過來時,她又迅速恢複了笑容,說道:“皇上聖明,這自然是極好的。隻是臣妾擔心,宣妃既要照料一雙兒女,朧月若再接到永壽宮撫養,隻怕宣妃會分身乏術,難以兼顧啊。”
然而,宜修的如意算盤落空了,皇上淡淡一笑,語氣中帶著幾分冷意:“朕已和宣妃商議過,朧月由端妃繼續撫養便好,無需再挪動。弘宴和靈犀自有奶嬤嬤照料,宣妃也不會太過操勞。”
宜修輕輕一笑,仍不死心,繼續說道:“臣妾思慮不周,隻是錦妃此前從未管理過後宮事務,恐怕……”
皇上直接打斷了宜修的話,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寒意,說道:“朕會派一位經驗豐富的嬤嬤協助錦妃處理後宮事務,皇後無需擔憂。”
弘熙在阿哥所,文鴛沒有管理後宮的權力,這對皇上來說,總覺得有些不妥。
弘熙是他如今最聰慧的兒子,懂事又孝順,皇上覺得理應為他的生母文鴛賦予一些權力。而之前,文鴛一直懶得參與這些後宮瑣事。
皇上這次先斬後奏,給了文鴛一個大大的驚喜。不過,文鴛得知自己被賦予協理六宮之權時,心中暗自冷笑。
文鴛在皇上麵前故意發了一通牢騷,話裡話外都表達出自己不想管這些繁瑣事務的意思。皇上見她如此,反而更加放心,覺得她並無野心。
但皇上金口一開,旨意已下,又怎會輕易收回。文鴛也並非真的不想要權力,隻是做做樣子罷了。
讓四位妃子共同打理宮務,彼此相互製衡,這正符合皇上的心思,他希望借此維持後宮的平衡與穩定。
又過了一個月,甄嬛的親人終於抵達京城,此時她們隻等甄嬛一聲令下,便能進宮探望。
甄嬛滿心期待,迫不及待地宣召母親和妹妹入宮,小允子領著甄母和甄玉嬈走進宮來。
一路上,甄玉嬈總是遮遮掩掩,那些小太監和小宮女的一舉一動,都讓她感到不安,生怕他們會嘲笑自己。
當她們進入永壽宮時,甄嬛早已在庭院中翹首以盼。
甄嬛看到母親,發現甄母滄桑了許多,眼角的細紋明顯增多。
而甄玉嬈,她的臉龐從中間斜向右側有一道巨大的傷疤,險些傷到眼珠,整個人的眼神也變得麻木,再也沒有了從前的活潑靈動。
甄嬛心疼地撫摸著甄玉嬈的臉,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。甄玉嬈看到姐姐哭泣,也被感染,跟著哭了起來,臉上的傷疤顯得更加猙獰。甄母在一旁默默地流淚,一家人重逢,卻滿是心酸。
浣碧趕忙將她們引進殿內,母女三人坐下後,開始傾訴這些年來的苦楚。
“妹妹的臉……這是怎麼回事?”甄嬛看著甄母,聲音顫抖地問道。
甄母流著淚說道:“當時有個小管事想對玉嬈行不軌之事,玉嬈在掙紮反抗時,不小心被劃傷了臉。”甄母心中滿是悲痛,她知道,對於一個女子來說,沒了美貌,想要找到好的歸宿就難了。
“那人抓到了嗎?”甄嬛咬牙切齒地問道,眼中充滿了憤怒。
“那小管事知道自己闖了大禍,便逃之夭夭了。如今我們甄家已今非昔比,哪還有能力去抓他。”甄母小聲抱怨著,話語中滿是無奈。
甄嬛的心如同被利刃刺痛,她滿心自責,覺得當初都是自己的任性,才導致甄家被流放寧古塔。如果自己能儘快找到證據為甄家翻案,母親和妹妹也不至於遭受這樣的苦難。
“好了,姐姐,今日我們好不容易重逢,就彆總是哭哭啼啼的了。我現在過得挺好的,要是父親也能回來就更好了。隻是父親的案子還沒翻案,他還得在寧古塔受苦。”甄玉嬈經曆了這麼多事,變得成熟了許多,她強忍著淚水安慰著姐姐。
甄母進宮是有時間限製的,但甄嬛實在不忍心讓甄玉嬈這麼快離開,於是便讓甄玉嬈在宮中多住幾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