燭火搖曳,映照在沈玉書疲憊的臉上。
他揉了揉緊鎖的眉頭,喚來李承軒:“去,將無忌道長,齊兄,朱姑娘都請來,另外,再通知各部官員,半個時辰後,議事廳議事。”
半個時辰後,議事廳內燈火通明。
沈玉書坐在主位上,目光掃過眾人,沉聲道:“今日召集諸位前來,是為了商議兩件大事:一是人口普查,二是流民安置。”
“大源初立,百廢待興。如今外來流民眾多,情況複雜,我們對大源的人口現狀一無所知,如何製定政策?如何分配資源?這人口普查,刻不容緩!”
無忌道長捋了捋胡須,慢悠悠地說道:“此言有理,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不殆。隻是這人口普查,耗時耗力,恐怕……”
他故意拖長了尾音,等著沈玉書的回應。
“道長所慮,我明白。”
沈玉書微微一笑。
“我打算采用分級登記的辦法。各部落首領負責統計本部落的人口,再逐級上報,最終彙總到朝廷,這樣可以提高效率。”
朱穎抱臂而立,秀眉微蹙:“那如何保證信息的準確性?那些部落首領,陽奉陰違,謊報瞞報,怎麼辦?”
沈玉書早有準備,胸有成竹地答道:“我會設立專門的審核機構,負責核查各地呈報上來的數據。一旦發現有虛報瞞報的情況,嚴懲不貸!”
“至於流民安置……”
沈玉書頓了頓,環視一周。
“我認為,簡單地集中安置,並非長久之計。容易滋生懶惰,引發各種社會問題。我打算‘打散安置,分工協作’。”
“將流民分散到各個部落,根據他們的技能特長,安排相應的工作。耕種的耕種,建造的建造,手工業的手工業……讓他們自食其力,融入大源社會。”
此言一出,立刻引起了一些官員的質疑。
“王上,這……恐怕難以執行啊!各個部落情況不同,如何保證他們會接納這些流民?萬一那些流民暴亂怎麼辦?”
一位首領站出來,拱手說道。
沈玉書擺了擺手:“我自有安排。朕會設立巡查製度,派遣官員定期巡查各地,監督政策執行,處理糾紛。”
“另外,我還會鼓勵流民與當地居民通婚,促進民族融合,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。”
無忌道長眯著眼,意味深長地看了沈玉書一眼,輕笑一聲:“這招,高明啊!”
散會後,沈玉書獨自一人回到寢宮。
他推開窗,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,心中卻毫無波瀾。
他知道,這條路並不好走。
大源百廢待興,內憂外患,他肩上的擔子很重。
但他必須扛下去,為了大源的百姓,也為與大乾以後一決高下。
安置流民成了首要難題。
大源初建,房屋不足,糧食短缺,如何安置這些拖家帶口的流民,成了擺在沈玉書麵前的一道難題。
他否決了簡單粗暴的集中安置,而是采取了“以工代賑,分散安置”的策略。
陽光潑灑在校場之上,塵土飛揚。
幾千名衣衫襤褸的流民聚集在此,如同沒頭蒼蠅般嗡嗡作響,他們大多麵黃肌瘦,眼神麻木,對未來充滿茫然。
對他們來說,大源的施粥棚就是天堂,每日的稀粥就是活下去的全部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