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想躺得平,還是需要社會大發展。
誰都沒想到,這一聲聲的誇獎,堅定了夏黎刷國運分的決心。
要是達到百萬國運分就能獲得女主待遇,說不定她也能有靈泉空間,延年益壽,在新時代退休養老多活很多年呢。
不過跟沈家親戚們聊了一圈天,夏黎才知道這時候很多不常見的東西也是有的,隻是沒有票根本買不到。
錢,全國都長一樣,但是各種各樣的票那真的是五花八門。
什麼糧票、肉票是日常的,自行車票、手表票也是搶手的,還有水泥、玻璃啥的也是要票的,還有月事帶這樣的票。
虧得她特殊日子上廁所都是去老房,沒人看,不然……為了這東西還不知道要排多久的隊。
哪怕是有票,這些東西也是不飽和供應的,想買有票、有錢還不行,還得有人去排隊。
排隊也有講究,什麼時候供銷社或者百貨商場有也得有人有內部消息才成。
想添置個啥,都得付出大量的精力。
這還是城裡,偶爾能領到這些票,在鄉下,大夥能有張布票都是歡天喜地的了,條件好點的也就是想兌張糖票給家裡買點兒白糖。
這會兒夏黎覺得係統還是有那麼點用,至少除了新鮮食材,都不用她去排長隊。
糧食也是左嬸去排隊領的,不足的部分是家裡添錢傅明暉給弄回來的。
不然,大好的青春不知道多少在排隊的時候耗掉了。
夏黎聽大夥說道著,雖然國家還沒有正式允許私人做買賣,但有不少人在乾了。
比如手藝好的弄個早餐店、賣點兒小吃啥的,貴一點不用票也能買賣。
還有些日用的肥皂、毛巾啥的,也有地方不用票就能買到。
再過幾年,糧票啥的就會退出曆史舞台了,但“票”全部要正式退出曆史舞台,還得等十多年後了。
總之一句話,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了。
不然大家也不會想要弄票買東西,要是早幾年想的都是怎麼樣弄糧食吃飽肚子。
多說多錯,夏黎也怕自己說多了又給自己挖坑,就是大家說話,自己配合,當一個合格的聽眾,偶爾提幾句疑問也是謹慎小心。
來京市快一年,因為懷孕和生產原因,她除了學校,其實都沒怎麼在京市逛過,多探聽點消息也是好的。
沈家大大小小各個年紀的孩子也不少,吵吵嚷嚷的是真的熱鬨。
任何時候,人多,孩子多就是熱鬨。
熱鬨也辛苦,不說彆的,就說中午收拾這一頓飯,洗這麼多碗都夠累的。
吃飯還不能齊上桌,還得一批批的吃,不然沒這麼多碗,煮飯的鍋子一次也煮不了這麼多飯。
這操作,夏黎上輩子和這輩子都沒經曆過,也是新鮮。
沈家就一張桌子,請客的時候擺上個大圓盤桌麵能坐十來個人,按照規矩自然是長輩們先吃。
不過夏黎第一次來沈家,還是得到了優待——先吃,搞得夏黎很不好意思,連連拒絕。
好不容易吃完飯,夏黎將孩子交給傅明暉,“一一睡著了,你看著就好,我出去透透氣。”
陶愛華也知道家裡人太多了,這會兒坐在吃飯更顯得擁擠,道:“孩子我看著,明暉你陪夏黎出去走走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