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如此,祝餘攻擊四十四號武者的腿部就顯得並不合理。
凡此種種理由,祝餘依舊選擇攻擊四十四號武者的雙腿,而非選擇攻擊其上半身,自然是有他自己的考量。
正是因為在這場比試最開始的時候,祝餘已經嘗試過攻擊四十四號武者的上半身。
因此,四十四號武者不免對祝餘的那一攻擊產生了防備。
而同樣的位置,四十四號武者便會格外加強對上半身的保護,重視防禦被祝餘攻擊過的上半身。
如此一來,首次攻擊失敗後,祝餘不可能在第二次攻擊之時,繼續選擇與上一次相同的位置。
一是由於對手已經做了一定的準備,二是攻擊可能因為對手的格擋而產生一定的偏移,從而形成一次並不準確的無效攻擊。
而無效的攻擊,有可能起到反效果。
若是被四十四號武者有效格擋,而軟劍承受不住那口笨重短刀以及四十四號武者的力量當如何?
若是因為再次無效的攻擊讓四十四號武者戒備更甚,從而影響接下來的進攻選擇又當如何?
這些,都在祝餘的考慮之內,但他卻不想再深想下去。
當然,無效的攻擊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,至少它可以起到一個拖延時間的作用。
但很顯然,這樣的拖延之法,卻是有著很大代價的。
而祝餘轉而攻擊四十四號武者的腿部,情況卻是完全不同。
一是出其不意;二是不爭一時,步步為營。
這一切,自打祝餘的那陣狂笑之聲響起,他便已經做好了打算。
祝餘先前給四十四號武者埋下了一個種子,讓他知道祝餘手中的軟劍對於攻擊脖頸處的優勢。
在此種情況下,臨時變換方向,且在對手正在分心的情況下,這樣的攻擊,成功的可能性很大。
一旦成功,便可以做到有效的削弱四十四號武者的速度,延長四十四號武者做出反應的時間。
雖說四十四號武者的行動速度本身算不得迅速,但襲擊他的雙腿這一舉動,無疑是讓他的動作速度進行進一步的削弱。
那樣,即便他的優勢在於力量,也會因為在速度上與祝餘拉開差距而疲於應對祝餘接下來的攻勢。
他那巨大的力道,也會因為速度的削弱而更難以施展出,從而更難對祝餘做出有效的攻擊。
在此之前,是祝餘由於四十四號武者的巨大力道而不敢近他的身。
現在,反倒是四十四號武者要時刻防備,不敢讓祝餘近身。
攻守的態勢,在此刻,發生了轉換!
想到這裡,此時此刻的四十四號武者,明顯慌張了起來,兩人的強弱狀態,也就此扭轉。
現下,他最想要的就是趕緊找出機會,一招將祝餘“解決”掉,或是同樣削弱對手的行動能力,以免對自己造成再次的傷害。
若找不到祝餘的破綻,或者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將此想法施展出來,等待他的,也許會是他之前想要讓祝餘做出的,認輸。
否則,他的處境會很艱難。
這一點,看看祝餘身上那幾處不停滲血的裂口,便能知曉。
看到演武場上雙方武者的攻守轉換及處境變換,場下的觀眾一陣沸騰……
也有的武者在唏噓感慨。
而此刻,由於祝餘幾處傷口還在出血,未得到及時的包紮,失血量已然不少。
顫巍巍地站在演武場上的祝餘,一襲白衣之上,已被大大小小的血紅打透,氣色也是愈發差勁,臉上也已不見什麼血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