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瘸腿大漢和店小二交流一番後,就退了出去,到了外邊,一輛牛車正停在路邊,瘸子趕著牛車繞道後院。
四海客棧後院不像前麵那樣富麗堂皇,比普通清貧人家的院落還要簡陋些,既沒有奇花異草也沒有假山亭台,中間大片空地,四周土房低矮,有些甚至已經坍塌。
在後院西北角有個院落有土房數十間,中間天井打掃得還算整潔,北屋東頭那間屋內走出幾個十幾歲的少年。
領頭的那個叫李旭,今年十二歲,濃眉虎目麵容剛毅,生得高大挺拔,隱隱已有小大人模樣。
他也姓李,與鄭國公李明承卻並不屬一支,其祖自大周開國時就追跟李家,和韓犳幾乎有相同出身,區彆在於一個祖上是鄭國公李重進的家將,一個是鄆國公韓通的家將。
雖然出生相同,卻由於主人不同,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,由於韓家走的是文武雙休的路子,毎代都是一半從文,一半習武,所以韓犳從祖上開始家傳武功就一直沒有丟棄,而李旭從其爺爺那一輩就棄武從商了。
李旭正是家主派來此處學習經商之道的。
像李旭這樣,在這個小院共有十五個少年,除了李旭外,其他都是近兩年戰爭中失去家人的孤兒,被李明承收養在此,他們要在這裡學習經商之道,如有成就,就會分配到各地做賬房、店小二不等。
像李旭這樣家生子,就比孤兒們優越得多,一般長大後至少都會成為一家店鋪的掌櫃。
這個趕牛車的瘸子正是三年前逃到此處的韓犳,他不能說話完全是裝出來的,而腿上的殘疾倒不是裝扮的,那是三年前燕京西效一戰留下的創傷,因長時間得不到醫治,留下的紀念。
三年前,韓犳帶著韓鐸先往西行,準備先投靠萬勝侯楊懷玉,走了十幾日,發現情況越來越不對,一路上多次發現異族服飾的婦乳老人,趕著牛羊南下。
在邊關待久的軍人對這一切太熟悉不過了,這是草原大軍出征的後勤補給線,一如中原的勞役、輔兵。
中原的勞役、輔兵是用車、船、人力向前線運送戰爭物資糧草。
而草原大軍的後勤卻要輕鬆得多,他們壯年在前方騎馬征戰,婦乳老人趕著牛羊緊隨其後,將牛羊乳製成奶酪或把瘦弱不能前行的牛羊宰殺供應前方的勇士,戰爭發展到了哪裡,他們就跟隨到哪裡。
看來敵人正在攻擊永興路,他不認為楊懷玉在無險可守之地能抵擋住草原大軍,如今自己身受重傷,又帶著一個剛出生的孩童,無論如何不能有能力穿過整個戰場,他不能冒險。
自己不但孤男帶著一個乳童,還一人四馬,必不能逃脫有心人的眼睛。
於是折而向西北,穿越草原大漠,然後再南返,由於不辯裡程,入關時竟來到了李明承設防的秦鳳路。
在邊界集市,他有發現一個可怕的現象,這個叫安車的小集市竟是李明承與韃靼易市的場所之一,大量的大周製式盔甲兵器、糧食鹽巴等禁運物資被交易出關,李明承換回的是皮革、東珠、金銀財寶。
韓犳變賣馬匹,買了一輛不起眼的破舊牛車,換回漢服,一路來到這個三不管的地帶,外麵的消息兩眼一抹黑,也不敢刻意打聽,連李明承這個除皇族以外,最顯赫的李家都裡通韃靼,他現在誰也不敢信任。
小韓鐸經過自己一路嗬護,原本已經康複的身體,卻又出現了狀況。
每到午時,全身就會突然發紫抽搐,可是半個時辰之後又會自動恢複孩童該有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