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接下來,阿萱,到你了。”沈蘭目光中滿是期許,語氣溫柔地說道。
“好!沈姨,你問吧,我做好準備了。”
蘇芷萱挺直腰背,乖巧應道,眼神中透著堅定。
“望小兒指紋,部位,原理,紫紅色主要熱證,說說看。”
沈蘭出題的語氣不疾不徐。
蘇芷萱略作思索,脆生生地開口:
“部位的話,是三歲小兒,主要觀察食指掌側前緣淺表絡脈。
從指尖向指根,依次為風關、氣關、命關。這能反映小兒身體狀況,不同部位的絡脈變化,預示病情輕重。
原理呢,是因為小兒氣血未充,經脈未盛,食指絡脈能直觀展現氣血運行狀態。
要是出現紫紅色,多提示體內有熱證,熱擾氣血,氣血運行加速、瘀滯,就顯現在指紋顏色上了。”
沈蘭微微點頭,接著問:“口味飲食,具體是什麼?”
蘇芷萱條理清晰地回答:
“口味有這幾種,
1口淡,多是脾胃虛弱或寒濕內蘊,味覺減退;
2口苦,常因肝膽火旺,膽汁上溢;
3口甜,可能是脾胃濕熱,甜為脾之味,濕與熱交織,泛於口中;
4口酸,多見於傷食積滯,食物在胃內腐熟異常;
5口鹹,一般和腎虛有關,腎在味為鹹;
6口澀,多為燥熱傷津,津液不足,口腔失潤。
還有像消穀善饑,這是胃火熾盛的表現,胃熱過旺,腐熟太過,就總覺得饑餓。”
“中醫問診問什麼?”
沈蘭又拋出一題。
蘇芷萱不慌不忙地回應:“問熱,了解發熱的時間、程度、伴隨症狀,判斷熱證類型;
問寒,分清畏寒、惡寒,知曉寒邪情況;
問疼痛,包括疼痛部位、性質、發作時間等,像刺痛多為瘀血,脹痛常是氣滯,借此來診斷病因。
具體還會問睡眠、二便、情誌等諸多方麵,綜合判斷身體的整體狀態。”
顧夜懷坐在一旁,神情專注地仔細聆聽著,臉上帶著幾分認可的神色,微微點頭說道:“還不錯,知識很紮實嘛。”
可緊接著,沈蘭語氣陡然一變,帶著質疑的口吻吐出兩個字:“切診呢?”
蘇芷萱不慌不忙,條理清晰地回應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