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昌四年,執掌北魏權柄多年的胡後退了下來,小皇帝走上了前台,親自主持朝政。
天下烽煙四起,江山並不安寧。
脫離了束縛的元詡充滿了乾勁,立誌要做一番大事業。
一開始,他就將目光放在了西麵。
李爽!
曾經元詡以為的忠臣,卻在關鍵時刻傷他最深,讓元詡深以為恨。
“李爽如何了?”
洛陽的公卿對李爽也是恨意十足,尤其是長樂王元子攸。
自從李爽進入關中之後,他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關中。因此,元詡一問,他立刻就能答上來。
“李爽正在長安大興土木,還在龍首原南坡修建了一座行台府。”
元詡聽了,麵無表情,道:
“那個蕭讚和萬俟醜奴就沒有找他麻煩?”
聽元詡這麼說,在場的公卿就知道元詡根本沒有搞清楚狀況。元子攸也不能當麵打元詡的臉,道:
“蕭讚退往了岐州,萬俟醜奴占據著涇州,還沒有對李爽動兵。”
元詡點了點頭,道:
“朕決意撤銷他一切官職爵位,將他宣布為叛賊,諸位如何看?”
眾臣一聽,麵色大變。便是元子攸,也是開口道:
“陛下,不可!”
元詡皺了皺眉,對於元子攸的阻攔,不是很高興。
“為何?”
李爽和蕭寶夤不同,他的爵位官職不是朝廷給的。
他能占據了多少的土地,朝廷才封給了他相應的官職爵位。
這麼簡單的道理,元詡竟然不明白。
一時間,這場沒有胡後在場的朝會上,眾臣第一次拎清楚了這位皇帝的分量。
當下,眾臣心中各有算計。
元子攸不想要解釋,可元詡問了,他也不得不說。隻是,換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“李爽黨羽眾多,且罪證未昭,貿然宣布他為叛賊,恐有大變,且會讓天下之人以為朝廷苛待功臣!若將李爽逼急了,他投靠南麵的島夷,又該如何?”
元詡聽了,有些急了。他就是想要對付李爽,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,見這一計不行,又道:
“那些盤踞在洛陽城外的流民,都給他送回去。告訴他,他再往洛陽送人,拒不接收。”
元子攸拱手再道:
“陛下,不可如此!”
“又是為何?”
因為這已經成了一門產業,朝廷要撥給這些胡人的供給,洛陽的官員上下其手,不知貪墨了多少。
就算要撤,也不能張口就來,得徐徐圖之。
哪有立刻開口就遣散的,那得鬨出多大的亂子。
元子攸感覺到了皇帝的不耐煩,可也隻能硬著頭皮編了個理由。
“陛下剛剛親政,第一件事情便是驅趕這些祖上對朝廷立有大功的勳貴,讓天下人作何感想?”
元詡不耐煩了,對著元子攸便斥責道:
“你以前老是跟朕說要提防李爽,怎麼如今處處維護上,是不是收了他的好處?”
元子攸萬沒有想到,元詡竟然會如此說,當下麵色慘白,整個身體都有些僵住了。
丞相元雍走出來,替元子攸解圍道:
“陛下,長樂王所言不無道理。且李爽罪證未昭,還是讓酈道元先調查一番再說。”
元詡聽了,又問道:
“酈道元呢,如今在何處?”
“他進入武關之後,如今在霸上。”
“讓他去長安,朕要早日得知李爽的罪證!”
……
皇帝親政的第一場朝會,讓所有人都知道了如今的皇帝是一個輕浮、莽撞、易怒的新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