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兵衝出來之後,形勢就有些失控了,起碼是超過了尉遲菩薩的預料。
這一場攻防戰下來,戰後尉遲菩薩清點了一下傷亡,發現自己這方損失比上一次還要嚴重。
這慘烈的戰果讓他隻能暫時停戰。
兩次戰敗,讓尉遲菩薩擔心他手下的涇州兵不穩了。
北魏在隴東地區實行離散諸部的政策,加速漢化,讓胡漢混居,編為軍戶或者是農戶。
涇州地區的支流、岔路極多,河穀、台塬相依,地勢複雜。北魏也隻能控製沿河的區域,將這些軍戶、農戶大部分安置在了沿河的縣城之中。
尉遲菩薩手底下的涇州兵占比不小。不過相比從高平鎮起家的鎮兵,這些當地人並不為尉遲菩薩信重。
他們中不少人原本都是支持北魏的。官軍走了之後,他們投了,可也隻是因為萬俟醜奴控製了安定,占領了涇州。
這些軍戶居住在沿河的縣城中。他們擔憂戰火燒到自己的家鄉,眼見大勢已去,當然不會繼續當炮灰了。
可一旦有另一股強勢的勢力進入涇州,還有著北魏朝廷的背書,難保他們不會再投降。
在自己家鄉打仗和在彆人家鄉打仗,那完全是兩個概念。
尉遲菩薩攻不下淺水原的大營,已經露了怯,如果再進攻,失敗了,那便是軍心喪儘了。
可停下來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。
尉遲菩薩之所以帶著兩萬軍前來,便是因為收到了消息,高昂帶著一千五百騎去了豳地。
等到李爽收複了豳州,那麼尉遲菩薩留在這裡的意義也就沒有了。
到時候,軍心士氣照樣會跌。那些看著風向不對的涇州兵會不會做牆頭草,那可很難說!
“可真是有些難辦啊!”
尉遲菩薩看著地圖,感到有些進退不得了。
便在此時,帳外一聲傳報。李爽的軍隊又有了新的動作,斥候偵查的時候發現,淺水原上的大軍分兵了,在淺水原下的一處高地建立了分營。
尉遲菩薩讓斥候將李爽建立分營的位置劃在了地圖上。
眾人一看,已經明確了對方的意圖。
“他們是想要控製道路,堵我們的糧道,把我們給困在這裡。”
尉遲菩薩問著斥候。
“對方是何人在帶兵?”
“大將薛孤延,領五千兵。”
尉遲菩薩沉思之間,帳中的將領已經在勸他要打了。
不光是高平鎮的將領,便是涇州本地歸降的將領也在勸尉遲菩薩。
李爽若是贏了,這些涇州本地歸降萬俟醜奴的將領擔憂自己的下場不會好。很簡單,李爽在華州、雍州等地便是那麼對付叛賊的,散了部曲,分了田地,最後能夠去洛陽已經是好的了。
眾將勸說下,尉遲菩薩也隻能答應。
眾人遠去,尉遲菩薩卻是心中窩火,罵了一聲。
“媽的,李爽這小子還真是殺人不見血啊!”
明知道這是李爽拋出的魚餌,可他也不得不上鉤!
不上鉤,人心就散了。
……
彭樂帶著一千府兵,等待著薛孤延那邊的消息。
尉遲菩薩進攻薛孤延的大營數日之後,彭樂準時到達了戰場。
彭樂清楚尉遲菩薩早已經有了準備,從他迅速調兵來阻援便可以看得出來。
可彭樂並不以為意。
這一千府兵都是近些時日作戰傑出之人,被特意挑選了出來,集合在一處。
作為一把鋒利的刀,隨時捅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