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這三年來,主要居住在小沛。明麵上是跟著華神醫學習醫術,實則大部分時間是跟著師尊在學習。師尊都是天黑後,悄然進入我的房間……”
蔡成把山中客用來無影去無蹤的方式,為他授業解惑的過程說了一遍。
“高人自有高人的風範和行事風格,這不足為奇。我關注的是,你的師尊都教了你哪些。”蔡立真的特彆想知道三年時間,自己的嫡子都學到了一些什麼。
“太多了。”蔡成看起來有一些雀躍。“文治武功、農耕工製、天文地理……幾乎無所不包。
“比如在文治方麵,有如何治理地方、如何管理官吏、如何招賢納士、如何改善民生……;在武功方麵,從我自己的功夫,到招募軍士、培養將領、訓練兵士,行軍要素、戰陣布置,臨陣指揮,到兵器冶煉、糧草補給、戰後處置……,應有儘有。”
“這麼多?”蔡立有些詫異。
無論是學文,還是習武,蔡立自然知道“貪多嚼不爛”的道理。
成兒學了這三年,總不會是紙上談兵吧?真要是“樣樣通、樣樣鬆”,自己這個嫡子就毀了。
想到此處,蔡立馬上拿出父親的威嚴,開始考校。
“哦,那你說說如何治理地方,又如何改善民生。”
蔡立本就是一郡的郡守,最熟悉的當然是治理地方和改善民生。
而且這兩個題目很大,回答時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談。
蔡成站起來,走到書房門口,打開房門,左右看了看。看到附近沒人,再次把門關好。
“不用擔心,這裡是宅院最深處,誰都不可以隨意進入。有事情都是在門外三丈處通報。”蔡立說道。
蔡立一邊說著,一邊心裡還在奇怪。不就是說說常見的治理地方和改善民生嗎?哪個學子不談論這兩個方麵?而且談論之時,還往往高談闊論,絲毫不加掩飾。
看蔡成如此小心,難道……
反正肯定是不簡單。
蔡成“嘿嘿”笑著,訕訕地說道:“嘿嘿,這三年多習慣了。”
重新坐下來後,對著父兄微微一笑,才開口提了一個問題:“為什麼會發生黃巾之亂?”
蔡必還沒什麼,蔡立和蔡正聽到,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。
這可是禁忌之言!
蔡必對此不敏感,是因為他主要負責蔡家在東萊郡的生意,對政事從來不關心。
可蔡立、蔡正父子倆,可一直是在從事政事。
這樣的話題,蔡立、蔡正父子倆可沒少私下交流。
但也隻是私下交流,畢竟這個問題可不是一個郡守能夠提及的。
不要說郡守了,哪怕是州刺史,都未必敢談及。
但為什麼會有黃巾之亂,彆說一個郡守,哪怕是一個縣令,甚至是一個普通的吏員,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。
大漢延續至今,皇室宗親、外戚集團、官僚士族、門閥世家、地方豪強……,哪個不是巧取豪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