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立不知道的是,蔡成早知左伯對改進紙張的執念,已經把左伯拿捏死了,怎麼會有談不成?
“我?”左伯沒想到蔡成如此說,馬上搖頭笑道:“為兄對造紙一無所知,如何改良?”
蔡立心中一凜。“糟糕,果然要被拒絕了。還真是少不更事,這可如何是好!”
誰知蔡成卻從懷中取出幾張紙,遞給左伯。
“子邑兄長,我有如何造紙的過程詳解。而且這詳解,是師尊所述、小弟所記。師尊還說,他來東萊覓徒之時,暗地裡觀過你之麵相,說你是當世大才,隻不過偏於書藝和造紙。我歸來前,師尊叮囑,必需要尋到你,造出‘左伯紙’。這也是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之舉。”
蔡成言誠語切,而且還把自己的師尊搬了出來。
“哦?你師尊竟然觀過我之麵相?”
在東漢末年,以《易》為基礎的讖言、麵相學以及觀人而斷,已經開始盛行。
比如許劭評價曹操“治世之能臣、亂世之奸雄”,司馬徽評價諸葛亮和龐統“臥龍鳳雛,得一人可安天下”。
所以,蔡成說山中客觀過左伯之麵相,反而會讓左伯堅信不疑。
要知道,當代“觀人而斷”的第一人是許劭,而“觀麵相”的第一人就是管氏的管輅。
左伯曾上門求管輅為自己觀麵,才得知管輅早已經離家,前往北海、泰山等郡去遊學了。
左伯嘴上表現出不敢置信,實則內心中早已欣喜莫名。
之後為壓抑自己的欣喜,隻能反讚:“令師山中客,必是隱世高人!可惜無緣向他討教。”
“師尊所言,不敢作偽。”蔡成一邊說著,還一邊衝著空中拱手作揖,以示對師尊的尊敬。
誰知道,左伯並沒有聽他所言,反而已經拿著蔡成給他的“造紙術”認真地看了起來。
隨後就驚呼出聲:“這是何等書藝?竟然如此美觀!”
蔡成微笑解釋道:“此乃師尊所傳,名為‘小楷’,實是當朝黃門侍郎鐘繇鐘大人所創。”
左伯再次認真觀賞後,讚歎道:“東萊地處偏荒之地,對天下之事知之甚少。我因家中貧寒,已無力用紙,正有開春後赴京都遊學之意。此生,若有機會麵見鐘大人,當麵請教‘小楷’之精要,方才不枉此生。”
“子邑兄長的‘特工八分’,絲毫不弱於小楷,堪稱伯仲。他日若子邑兄與鐘大人相聚,共展書藝,必是一段佳話。”蔡成不吝美言。
隻不過,他內心中想的卻是:要與鐘繇相聚,恐怕得等我派兵迎回漢獻帝吧?
左伯一邊觀賞小楷,也快速把蔡成提供的造紙術通讀了一遍。
然後他兩眼頻放異彩地說道:“竟然可以用蘆葦和竹子造紙!妙!太妙了!我東萊竹子不多,但也可培植。蘆葦卻是隨處可見呀。令師之造紙術,實乃深不可測!深不可測呀!”
蔡成沒有接話,隻是微笑看著左伯。
左伯馬上就意識到蔡成還在等著自己的答複,忙不迭地說道:“世弟能以此事想我,當受我一拜!”說著起身躬身一禮。
蔡成還禮之後,左伯迫不及待地開口道:“隻是我還不知道具體怎麼操作,還請世弟和郡守大人教我。”
左伯當然明白,如果能夠改進蔡侯紙,那他日後用紙,根本就不需家中出資了。這一點對他的誘惑力,就已經大到不可拒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