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流民?
就是在成群結隊、背井離鄉、四處乞討之人。
大漢的疆域遼闊,每年都有一些地方有天災。近數十年來,災難更是此起彼伏。旱澇蝗疫,輪番出現。就連皇帝下罪己詔都沒有用,災難該來還是來。
災難多,災民就多。若是朝廷賑災不力,受災地域的相鄰州郡,便會出現大量流民。
這是出現流民的主要原因。
為了防止流民鬨事,這些州郡隻好開倉施粥,變相地幫助朝廷賑災了。
災難過後,流民就會逐漸返回家園,開始恢複農耕。
但如果家園的農田被毀,他們哪怕回去,也仍然活不下去,就會快速變成流匪。
目前大漢各地的山匪、馬匪、海匪……等各種匪,絕大多數都是由活不下去的人所構成。
畢竟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,沒有人願意為匪。
“成公子,你是說,我們要開倉賑粥?”郡丞沒能理解。
“以郡府官倉中的糧食,能施多久的粥?”蔡成反問。
其實大家都知道,以當前官倉那點糧食,麵對近十幾二十萬流民,不出三天,糧食就用光了。
謝方稍加思忖,就大致明白了蔡成的意思。
“糧食再多,也會有吃光的一天。如果真如成公子分析的那樣,流民想要活下去,就必須有土地。災時流民,事後都會返回家園,也是因為那裡有他們自己的田地。可這些黃巾餘黨已經沒有土地了。”功曹順著蔡成的分析,繼續深入。
或許是因為謝方出身寒門、知民間疾苦吧。
如郡丞、督郵和主簿三人,都是出身世家,根本就沒往流民需要田地這個方麵去想。
“沒錯,他們是想要田地。”蔡正也反應了過來。
“可郡府哪兒有田地分給他們呢?”郡丞又提出關鍵問題,同時把目光投向蔡成。
他們知道蔡成既然如此分析,必然還會有後續對策。可東萊郡的田地絕大多數都在世家大族手中,郡府可沒有田地。
比如黃縣管氏,誰都知道他們有數萬畝地,具體多少外人卻不可知。
當前,東萊的世家大族,隻給普通農戶留下了三成左右的土地,窮苦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。
“這好辦。分成兩個方麵來解決就可以了。”蔡成言之鑿鑿。
“一方麵,十餘萬黃巾餘黨,加上東萊參與其中的亂民,就算是二十幾萬流民吧。最低限度每人三畝田才能存活,總共需要近八十萬畝田地。雖然不要求全部都是良田,但也不能是貧瘠之地。
“這田地從哪兒來呢?當然要求世家大族出麵,與黃巾餘黨直接洽談。能夠談成,東萊就不會起戰火,也算是世家大族與郡府共渡難關了。
“另一方麵,可以要求這些流民自行開荒屯田。反正他們當前手上有糧,足以支撐到明年秋收。加之秋收所獲,則又可以支持到後年秋收。哪怕一年中,二十萬流民開墾五十萬畝荒地,如果沒有天災,後年秋收後,他們就能活下去了。
“如此,世家大族自願出讓四十萬畝田地,保證兩成良田、六成中田、兩成劣田便可。
“待這些流民安穩下來,我東萊便已增加了十餘萬人口。
“當然,開荒之議,事先不可讓世家大族知道。否則,他們就不願意多出讓田地了。”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