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四支商隊,早在剛剛過完年節,就已經出發了。
他們帶著布帛和雪花鹽,前往的目的地是:四郡烏桓和南北匈奴。
在蔡成看來,與草原人做生意,是最劃算的。
布帛、海鹽、兵器、糧食,都是草原極缺的。
但用這些東西,可以換回來大量的牛羊皮、鐵礦石、戰馬,還有在草原人根本沒人要的羊毛。
當然,在這個時代,羊毛在中原大地,也沒人要。
哪怕是最新鮮的羊毛,也是腥臭無比。如果放上一段時間,那就不僅僅是腥臭了,比茅廁的味道還要濃烈百倍,沒人能受得了這樣的味道。
隻有草原人,他們如果不想在冬天被凍死,就得住進羊毛製成的氈房。所以,哪怕味道再濃烈,他們也得忍受。
忍著忍著,可能也就習慣了。
但羊毛對蔡成來說,可是好東西。
因為他有羊毛脫脂法。脫脂後,用羊毛織出來的羊毛線,也就沒有任何味道了。
現在他還找不到棉花,但如果能夠讓民眾穿上一件毛衣,可能大漢就再也沒人凍死了。
漢人不會織毛衣?
不要緊,蔡成早有準備。
織衣機,現在正在製造中,等換回羊毛時,織衣機就可以用起來了。
去與外族交易的這四支隊伍中,有個奇怪的現象,就是每支商隊中,都有一個少年。
這四個少年,都是出自孤兒院。至於為什麼要他們加入商隊,就連商隊掌櫃都不知道。
二月二,商隊出發,吉利。
二月三,可就是東萊大學堂開課的日子了。
其實,所有報名者,提前幾天就進入黃縣了。
他們對兩個事情比較好奇:
一是授業主師,竟然是還有幾個月才滿十三歲的蔡成。
成公子的名聲在東萊早已經沸沸揚揚,而且充滿了奇幻。
人們說起成公子賦觀海、立新詞、開醫堂、安黃巾、建農莊、收盜匪、辦商號、造工坊、出新紙……,如數家珍,仿佛不知道成公子的這些神跡,就沒臉在東萊混了一樣。
就連當世的兩大神醫,都是成公子請來的,而且以成公子的馬首是瞻。
至於大醫堂竟然劃分內、外、藥三科,更是開曆史之先河。
此時,幾乎所有的世家豪紳,都已經知道成公子發明了曲轅犁,耕地的效率提升了五六倍,還可以深耕三分。
還有其發明的快織機,讓紡織的成本下降十之七八不說,織出來的布帛,幅更寬、質更密。
當然,目前還有他們不知道的,例如蔡成為秋收準備的“快速收割機”和“腳踏、手搖打穀機”等農具,還有織衣機……
正月裡,東萊處處是成公子的傳說。
如今成公子又要做大學堂的主師,不禁讓人期待滿滿。
第二個好奇之處是這種短訓方式。
當下讀書人為了出頭,十年寒窗都顯不足,大學堂三個月的短訓,又能學到什麼?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