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無論是要救回於禁,還是要為於禁報仇,他都得進青州。”
話說多了,管篤臉上的紅暈,反而消退了很多,他的話語也越來越順暢。
“青州要與民休息,就不能有戰爭。畢竟戰爭消耗太大,用的都是民脂民膏。越早消除威脅,對青州來說越有利。所以主公才要儘早‘引’鮑信入青州。”
“可鮑信有那麼多人馬,我們護民軍的數量不夠呀。”申金說道。
“其實,我們還有一支規模更大的軍隊,就是在臨淄時,主公讓信使去通報和下達指令的飛燕將軍。”管篤的聲音仍然很輕,但已經沒有那麼害羞了。
他自己也感覺到了,放開來說話,好像並沒有什麼。
可這話聽到太史慈和申金耳中,卻如晴天霹靂。
在他們心中,隻有護民軍。可在臨淄出發前,主公可是派出了多路信使。
除幾路集結護民軍的信使外,還有三路信使:
一路前往東萊,讓八千治安軍進入青州其他各郡國;
一路前往冀州,讓白繞將軍快速進入平原國與濟北國的邊界,並駐守大河岸邊。同時快馬通知飛燕將軍,希望飛燕將軍能夠快速進入青州,並駐守濟南、濟北的邊境處;
還有一路,就是前往樂安國,通知管承將軍的渤海軍,快速進入北海國,防止徐州軍。
可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天了,由於主公在外,行蹤不定,無法接收任何信息。他們跟著主公,內心中就隻剩下護民軍了,完全忘了主公還調動了白繞將軍、飛燕將軍、管承將軍和治安軍四路人馬。
如果他們作為統兵將軍,竟然能把友軍給忘了,會出現什麼結果?
兩個人汗都下來了。
汗水流在臉上,就是所謂的“汗顏”吧?
太史慈突然發現,雖然這次兗州、徐州進犯青州,打了青州一個措手不及,但在護民軍控製青州之前,主公提前的布局,都發揮了作用。
如果主公不是提前聯係飛燕將軍,飛燕將軍遠在常山國一帶,怎麼可能突然就來到平原國了呢?
如果沒有飛燕將軍的人馬,平原國和濟南國根本就無兵可守。
如果主公不是先行讓護民軍控製青州,而是等蔡州牧正式上任後,再調動護民軍,麵臨兗徐兩州的入侵,護民軍根本來不及行動,青州至少有一半的農田都會被破壞。
這種情況下,皇帝陛下恐怕也頂不住朝臣的壓力,隻能下旨廢除“新農體係”。
如果主公在皇帝的旨意下,還堅持“新農體係”,那就是造反了。青州再強,恐怕也擋不住天下世家的聯合進攻吧?
可主公為什麼要先聯係飛燕將軍,而且還讓飛燕將軍遷移青州呢?
主公又為什麼先讓護民軍控製青州,而不是等蔡州牧先上任呢?
這些問題太史慈都想不通。他決定有機會時,一定要問問主公,否則他根本看不透主公的全盤布局。
連全盤布局都看不明白,自己日後幾乎無法給主公出謀劃策。
太史慈並不隻想做個征討四方的將軍,他畢竟世家出身,對自己的要求是智勇雙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