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麵打了起來?
鮑信一邊仔細聽著前方的動靜,腦子一邊飛速轉動。
這肯定不是攻城的聲音!既然不是在攻城,那肯定就是在城下廝殺。
難道青州軍在濟南王府前有埋伏?
他馬上否認了自己的想法。
這埋伏地點不對勁。
要埋伏,也應該是在剛剛他們經過的險要之地埋伏,怎麼會在城下埋伏呢?
他儘管眼睛瞪得溜圓,卻也看不到五裡之外的情景。
他把耳朵支了起來,認真地聽著。
他發現廝殺的規模雖然不大,但卻在不斷擴張,呈越來越大的趨勢。
“是濟南王府的私兵?可如果是濟南王的私兵,又怎麼會出城呢?他們踞城堅守不好嗎?”
鮑信瞬間想到一種可能:肯定青州軍發現了他進犯濟南城的企圖,所以派了青州軍急速趕來,結果在濟南城下與自己偷襲的前軍遭遇了。
要不說鮑信確實是東漢末年的一員名將呢?他幾乎判斷出了真相。可惜,在正史中,他死的太早了。
當然,他不知道蔡成是要把他幾萬人馬,全殲於曆城之下。
鮑信內心有一絲慶幸。
好在自己不帶糧草,隻是讓士卒們身背乾糧,才有夜行百裡的行軍速度。
否則,隻要他比青州軍晚到一天,麵對堅固的濟南城,他又沒有帶攻城器械,真就不知道怎麼辦好了。
鮑信相信,青州軍的人數不會很多。因為他實在想不出,青州麵對幾個方向的進攻,還能有多少兵力可調動。
他並沒有派人前出打探。
與其派人去打探,還不如等前軍派人回來報告更快。
他相信他手下的百戰精兵。
果然,一刻鐘之後,前軍領軍將領的傳令兵就跑了回來。
“報告將軍,濟南城下有伏兵,數量不詳,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。現前軍已經初步穩定了戰線,正在緩步後退。”
“做得好!穩住戰線,先防止戰線崩潰。不愧為我手下的百戰精兵!”鮑信馬上給予誇獎。
鮑信內心已定。
黑夜中突然遇伏,他在和黃巾軍作戰時也遇到過。隻要接敵時不慌,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。
事實上,鮑信每次都反敗為勝了。
鮑信讓傳令兵回去告知前軍將領,讓他們一邊確保戰線穩定,一邊緩緩後退,同時還要認真觀察對方的兵力、戰力等。
同時,鮑信又派出傳令兵,讓其去通知後軍的一萬兵馬,馬上搶占之前走過的險要之地。
隻要搶占了那處險要之地,他進可攻,退可守。
鮑信同樣下令中軍一萬人馬,停止休整,馬上列陣。
他最擔心前軍頂不住,然後開始潰散。如果中軍沒有列好陣,很可能被潰兵衝散,那時就再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了。
黑燈瞎火的,他不敢派出中軍前去支援。
萬一對方有什麼後手,等待他的必然是全軍覆沒。
他決定,先率領中軍後撤一段距離,等後軍在那險要之處布置好後,再接應前軍。
一切都得等天亮。天亮後,才能仔細察看敵軍的情況。察看清楚,也才能決定是攻是守還是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