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殺降不祥,但也不是沒有。
比如皇甫嵩,曲陽一戰,屠十萬黃巾,築起京觀,被人稱為“大屠夫”,一世英名儘毀於此。
通常情況下,俘虜都是要被貶為奴籍。
但如果真要把他們這些貶為奴籍,也不可能花費精力救治傷兵了。
這些降卒內心安定下來,想反抗的念頭自然就沒有了。
他們為何當兵?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了?
劉奇安排好之後,就立在城頭,觀看著下麵的廝殺。
他可不是在看熱鬨。
他知道先登師的體力也不充沛,而他居高臨下,看得更清楚。一旦發現哪裡有不對的地方,就會馬上下達替換或支援的指令。
有了劉奇在城上居高臨下指揮,管亥毫不猶豫地開始恢複體力。
而李莽和他一樣,就坐在他身旁,默默地恢複著體力。
其實,劉奇此時也快支持不住了。可沒有辦法,必須有人指揮。他隻好讓人抬來一張胡床(也就是漢代的椅子),能讓他坐在城頭上,指揮全局。
不是管亥放棄了指揮,而管亥知道,隨著戰事的推進,對方的將領慢慢就會加入進來。那時,就形成了古代戰爭的傳統模式:兵對兵,將對將。
所以,管亥、李莽率領著自己的親衛小隊,都在原地恢複體力,就是為了做好迎戰鮑信軍中將領的準備。
之所以還各帶著一個親衛小隊,是因為將領出戰,都是帶著親衛的。屆時,他們的親衛小隊,也要迎戰對方的親衛。
天已經大亮了。
可朝霞都被雙方廝殺濺射的鮮血染紅了。
朝霞本是一天的希望所在,可此時卻泛出詭異的色彩,顯得那麼猙獰。
兩軍廝殺,很快就超過了半個時辰。
鮑信站在親衛為他搭建起的高台上,麵色沉重無比。
在朝霞的映射下,他能夠清楚地看到青州軍體力不足,可他們哪怕是大口喘著粗氣,卻依然氣勢十足,給人一種哪怕是死了,也會拖著對手一起上路的感覺。
而且,青州軍都是悶著頭廝殺,哪怕刀槍入肉,也隻是悶哼一聲。隨後,後麵的預備隊就會衝上來,把有傷員的十二人小隊換下去。
換下去的小隊,馬上就會給傷員救治、包紮,然後就原地坐下休息,補充飲食。
就是坐在地上休息,他們也不交流,個個麵色平淡,時不時用目光掃視前方的戰線,仿佛他們還有力氣隨時上前廝殺一般,
鮑信也看出來了,對方十二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小小的戰陣。這戰陣極為玄妙,不僅攻防兼備,而且還節約體力。
一旦戰陣中人體力不支,就會有一人揮動一隻小黃旗,然後就會有另一個小隊很快地衝過來,把他們替換下去。
在此戰陣之下,青州軍竟然足足擋住了他們半個多時辰。
此時,奉鮑信之令趕來的一萬後軍,已經抵達了戰場。
但鮑信沒讓他們動。
這一萬後軍可不是鮑信的精銳之師。
這是那些世家大族答應給他的兵員,可他們大多數都沒見過血。
如果現在就把他們派上去,鮑信擔心他們見血之後,會瞬間崩潰。
讓他們多看一會,也能夠適應戰場環境。
“看你們還有多少體力!我就用這一萬人耗死你們!”鮑信內心中惡狠狠地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