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竟進入東萊軍營的管承軍,隻不過數百人,大多數人都在海上飄著呢。與管承軍將士見麵,勉勵,可以迅速拉近雙方的關係。
至於慰問管承軍的物品,牧府早已經準備好了。
就在蔡成前往樂安國的路上時,朝堂之上已經爭吵的開了鍋。
兩大陣營:士族代表和十常侍。
士族代表說蔡立剛剛就任州牧,馬上犯兗徐兩州,與造反無異。
十常侍說,蔡立的表疏未到,如何說蔡立造反?
士族代表們說,有琅琊國和泰山郡的緊急奏疏,上麵各有至少十數家士族聯名,說青州軍屠戮他們的私兵,劫掠他們的錢糧,請朝廷發兵剿之。
十常侍說,所有士族,都是為了打壓“農莊之策”,才會如此。
其實,劉宏雖然身體孱弱,可一點都不傻。
他早在之前蔡正代父上表,希望在青州推廣“農莊之策”時,就知道,此策對士族豪紳極為不利,也必然會導致天下洶洶,聲討蔡立。
隻是他沒有想到,聲討之勢來得如此快。
至今,蔡立就任還不到兩個月吧?
可以肯定,這是朝堂之上那些士族代表合縱連橫的結果。
他還可以肯定,用不了多久,除青州外,其他各州的士族,也會找理由上表,希望廢除“農莊之策”的試行。
劉宏還知道,如果自己不為蔡立撐腰,蔡立除非造反,否則“農莊之策”必破。
雖然他平時都是聽十常侍的,可這次卻是十常侍聽了他的。
目的有二:一是希望青州秋收後,能多向朝廷繳納賦稅;二是借此打壓世家大族。
劉宏日常行為荒誕不經,本就是裝瘋賣傻。
自己被士族勢力裹挾太久了,好不容易才培養出十常侍,才算是與士族勢力有一些對抗之力。
雖然這對抗之力,隻限於朝堂上,但總比自己在朝堂上一點沒有話語權好吧?
現在,他竟然有了蔡立,直接在地方州郡為他撐起一片天,他肯定要站蔡立的。
他相信,其他州郡有了蔡立這個榜樣,都會努力向皇權靠攏。長此以往,皇權必然越來越重,用不了幾年,就可以走出朝堂、號令天下。
他的底氣在於,士族都是儒家學說的支持者。他不擔心士族掀桌子,造反可是儒家的大忌,是要遺臭萬年的。
所以,吵鬨了數天之後,蔡立的上疏到了。
上疏一式兩份,一份送往正常的途徑,另一份卻送到了十常侍府上。
靈帝讓十常侍隱而不發。他想看看,這些士族代表是否敢把蔡立的上疏瞞而不報。
結果,這些士族代表還真不敢。
如果真敢把一州之州牧的上疏隱瞞不報,那可真就載入史冊了,而且是遺臭萬年的那種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