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詞歌賦精選》中,收錄了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中的一些精典,還收錄了古聖今賢的大量辭賦,還有漢代流行的《長歌行》、《江南》、《陌上桑》等樂府民歌……
最引人注目的,則是成公子自己填寫的大量詩詞。
所有的內容,不僅都有準確的注釋,還有成公子對散文、詩、詞、歌、賦各種文體的詳儘講解。
最為核心的是,成公子借《詩詞歌曲精選》,推出了一種由稀奇古怪的字符組成的叫“拚音”的東西。
而且,拚音是啟蒙先生必學,而且必須學好的內容之一。
那些啟蒙先生發現,學會拚音後,隻要有拚音注釋,識字變得更為簡單。
而且,蔡成還交給這些啟蒙先生一個重大的任務:在先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的基礎上,編寫加入了拚音以及一些全新漢字的《大漢字典》。
這個任務可是能夠青史留名的。
那些啟蒙先生趨之若鶩,很快根據《說文解字》的先後順序,組成了各個編寫小組。
《詩詞歌賦精選》出版後,很快被一些世家大族奉為經典,而劉岱第一時間,就往京都送了一百套。
套?
沒錯,《詩詞歌賦精選》八冊為一套。
其實,也有一些青州大儒,送往京都的速度,一點不比劉岱慢。他們的心思很簡單,就是想讓世人知道,青州已經開始成為大漢的文化中心。
能和拚音驚豔天下相比的,隻有“標點符號”了。
蔡成用論語中的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”為例,列出了:
“民可,使由之;不可,使知之”、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、“民可使,由之;不可使,知之”三種斷句。
隻要是讀書人,都可以看出這三種斷句的不同含義。
這明顯推翻了原來對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的理解,至少在這些未來啟蒙先生的群體中,打破了儒家的“愚民學說”,更是這讓這些未來先生深刻地認識到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。
有了標點符號,每個讀書人都能想到,是時候對史籍進行一次全麵整理了。
隻不過這個任務,蔡成沒有交給這些啟蒙先生。哪怕他們主動請戰,可他們畢竟比起當世的一些大儒來說,還是欠缺太多。
那交給誰呢?
當然是大學堂。
大學堂集青州之才,舍他其誰?
中平二年,青州除原本賦稅實額繳納外,還實打實的多繳納一成賦稅。
中平三年,蔡立雖然還隻是多繳納一成賦稅,但蔡立的上疏中卻明確說明,青州當前已經多出了五百萬畝田地。
多出的五百萬畝田地,目前當然還是生地,需要三五年時間,才能養成熟地。
也就是說,到中平六年秋收後,在規定賦稅外,青州預計可以多繳納三成賦稅。
言下之意,一切都將在中平六年秋收後,得到“新農體係”的結論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