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才六月中旬。
難道自己把曆史向前推進了半年?
蔡成當然知道張舉張純叛亂的前因後果。
張舉本是泰山郡太守。“兗徐犯青州”失敗後,由於張舉參與過深,擔憂朝廷問責,直接掛冠而逃。
張舉潛逃至老家漁陽後,便動用家財,大肆招募私兵,同時與中山國相張純取得了聯係。
張純此時正一肚子氣呢。
張溫奉旨討伐北宮伯玉、邊章、韓遂為首的西羌叛亂,從烏桓征調了三千精騎。
張純向張溫自薦,由自己來統率這三千精騎,為張溫所拒絕,
張純惱羞成怒,怨恨不已,便一直在聯絡烏桓丘力居,想著反叛大漢朝廷。
張舉與他聯係,自然是一拍即合。
烏桓本是因不斷遭受鮮卑欺壓,而後歸順大漢的草原民族。
大漢把烏桓安置在幽州四郡:遼東、遼西、右北平和上穀。
分彆設置遼東烏桓大人蘇仆延、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、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,以及上穀烏桓大人難樓。
數十年發展下來,以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最為強盛,故而,其他三郡烏桓皆推丘力居為烏桓大單於。
其實,烏桓本就被北匈奴和鮮卑打得苟延殘喘了,在與張舉、張純聯合造反時,也不過二三十萬人口。
烏桓與匈奴一樣,與大漢是世仇。
烏桓本是東胡後裔,從漢武帝戰匈奴時就已經存在。
隻不過在數百年裡,他們時而投靠大漢,時而背叛大漢,還不時闖入大漢境內劫掠。
於是,大漢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臉色。
派駐的幽州刺史也好,還是護烏桓校尉也罷,可沒少欺負他們。
張舉、張純、丘力居湊在一起,曆數近年大漢的種種劣跡,一致認為,大漢氣數已儘。
於是,張舉居漁陽,張純居中山,丘力居合四郡烏桓,開始準備起兵。
烏桓兵少,可加上張舉漁陽之兵、張純中山國之兵,起碼能聚集十幾萬兵馬。
大漢朝廷能有多少兵馬?對內,他們要麵對如白波軍之類的黃巾餘黨和各方盜匪,對外,當前涼州羌胡與張溫的討伐軍打得有來有往,暫時不分勝負。
此時,正是朝廷虛弱、北方空虛之時。
從中平二年中,他們就開始準備起兵事宜。
中平四年底發生的一件事,則成為他們起兵的導火索。
中平三年被張溫征調的三千烏桓精騎,由於朝廷欠發軍餉,直接從涼州跑回了烏桓居住之地。
臨戰而逃,本就是叛軍,而且還會牽連整個烏桓。
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。
張舉、張純、丘力居就這麼反了。
丘力居集三郡烏桓,再加上張舉、張純的兵馬,十幾萬人,屯兵肥如。
不是四郡嗎?
上穀難樓沒來與丘力居彙合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