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旨宦官,在東漢時,被人尊稱為“內侍”。
“老奴閹人,不敢受成公子禮。”傳旨宦官身子一側,避開蔡成之禮。
然後,他看向蔡成,認真地說道:“涼州叛亂未平,幽州叛亂又起。陛下讓我轉告,能否挽狂瀾、匡漢室,全賴征虜中郎將了。”
“成必殫心竭慮,為大漢掃除北方邊患。”蔡成鄭重表態。
把傳旨太監請入一品天下茶室後,蔡成就著急地問道:“敢問內侍大人,我父在京都可好?”
“大司農在京都內,好不快活。哦,你們還不知道,在我出來前,陛下已經任命蔡牧府為少師,每日均需進宮為兩位皇子授課。此外,奉陛下聖意,大司農還為朝中涉農官吏,講授如何‘促農、興農、惠農’,聽的人都紛紛叫好。大司農還時常入宮,陪陛下閒話。京都大小官吏,皆以能請到大司農赴宴為榮。”
蔡成忙不迭地向傳旨太監表示感謝。
其實,這些事情蔡成早就知道。
蔡立入京,蔡成如何能不時時關注?
雖然他知道劉宏不會對蔡立怎麼樣,可那些朝中重臣,可就不知道會使用什麼手段了。
劉宏把蔡立給扣在京都,還官拜大司農,讓蔡立位列九卿,無非是安撫青州罷了。
青州發展得太厲害,早已引起了劉宏的忌憚。
劉宏自然早就知道,青州的一切,皆賴蔡成一人。
雖然他需要蔡成發展青州,可“兗徐犯青州”之戰,護民軍之戰力,天下皆驚。再加之青州三年間便富饒無比,劉宏要是不忌憚,那就怪了。
哪怕劉宏沒想到,朝中重臣,也必然會提醒劉宏。
無奈之下,隻好把蔡立留在京都為質。
不過,蔡成也不擔心。
洛陽城內,可是有野草和商鋪天下。蔡成早已傳令過去,如果蔡立在京都無恙,則無須理會;若在京都有險,則全力救出。
蔡立身邊的仆人,可是蔡成為蔡立專配的野草之人。
蔡成能夠理解朝廷對青州忌憚,對蔡立入京擔任大司農也無異議。
但前提是,蔡立沒有任何危險。
“看你能扣留多久?你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,你駕崩之時,就是我父離開洛陽之機。”蔡成內心中暗自說道。
安置好傳旨太監後,蔡成和謝方、田奇、管寧、何山等人,一起前往牧府。
他們要商量一下出兵之事。
早在去年,管寧被管氏派人從遼東找了回來。
現在,在東萊負責大學堂和郡府主簿的田奇,早在一年前,就已經被蔡立調來牧府,還是擔任主簿。
大學堂已由管寧全麵接管,改名為“青州大學堂”。
進入牧府議事堂後,蔡成就直接“哈哈”大笑起來,忍都忍不住的那種。
“行知何故大笑?”謝方不解。
“行知”是蔡成的字。早在中平二年(公元185年)八月,在蔡成十三歲生日時,蔡立就為蔡成舉行了及冠禮。
行知這個字,是蔡成自己取的,意為“行而後知,知行合一”。
有字後,再稱呼“成公子”就不合適了,所以謝方稱蔡成為“行知”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