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管寧早就暗自立誓,此生必以成公子馬首是瞻。
蔡立、謝方、田奇、蔡正四人,雖然這麼多年來,對蔡成的奇謀大略早已見怪不怪。
前兩個月,蔡正處理世家大族“虛種”一事,據說就是成公子出的主意。
今日,他們麵對如此逆天之策,還是禁不住心神震撼。
按成公子此策,豈不是說,青州可以掌控天下農戶?
黃巾之亂是怎麼來的?還不就是太平道掌控了大量農戶,然後一呼百應。
掌控天下農戶,利益上,農戶除種糧種菜之外,其他用品皆由農家樂供給,哪怕一個農戶隻賺一錢,那青州的收益恐怕也不得了吧?
這幾年,他們已經看到滄海商號,如同造錢機一樣,時時向外吐錢。
很明顯,這絕對不是成公子靈機一動,而是早有預謀。
想到“早有預謀”,三人內心都是一凜。
難道成公子這是要……
他們不敢想那“造反”二字。
蔡成仿佛知道他們內心中想的是什麼,哂笑道:“無須多慮,我的誌向一直都是匡扶漢室,重振強漢。”
四人悄悄出了一口長氣。
想想也是,三年多來,成公子張嘴閉嘴都是大漢朝廷。
皇帝陛下封蔡立為“臨淄侯”時,蔡成也是異常感恩,還說什麼“如此聖上,方不愧青州連年多交賦稅。吾必將匡扶漢室、重振強漢”。
整個青州,沒人認為成公子有反意,成公子也從來沒透露出絲毫反意,儘管他的所作所為都是驚世駭俗的。
青州一些大儒,順應形勢,紛紛上表朝廷,希望朝廷召蔡成入朝,必可改變大漢日漸衰弱之局麵。
然而,那些大儒的上表,均如石沉大海。
其實,不是劉宏不想召蔡成入朝堂,而是他的阻力太大了。
劉宏每天要麵對三股勢力:
一股是他所倚仗的、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;
另一股是他扶持起來的,以何皇後為後盾、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;
最後一股是朝堂上大大小小的臣工,大半是士族集團的代表。
當他想召蔡成入朝時,遭到了三股勢力的一致反對。
因為這三股勢力都知道,青州所為,打破了太多的東西。一旦蔡成入朝堂,以他在青州做出的實際成績,想在全國推行“農莊之策”,無人能阻。
蔡成借“農莊之策”得勢於朝堂,必有人投靠。如此,朝堂之上,就會出現第四股勢力。
三股勢力相互製衡本就不易,一旦被打破平衡,恐怕朝堂之上又要腥風血雨。
劉宏也知這三股勢力有多強大,更不願意朝堂之上出現第四股勢力。
他稱帝以來,沒少依靠宦官集團或外戚集團,鏟除那些與自己唱反調的朝堂重臣。
他一直認為,士族集團的勢力,也沒什麼大不了,直接動刀就是了。
可在黃巾之亂之前的幾年,他想對時不時犯邊劫掠的烏桓和南匈奴,進行一次徹底打擊。誰知道,在他向天下征集戰馬時,士族竟然開出了兩百萬錢一匹的價格!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