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本不用張舉多說,兩人便一拍即合,張純也是舉雙手讚同,烏桓各首領更是歡呼雀躍。
他們製定了“兵分四路,一路突進”的戰術。
第一路,由張純統率,合丘力居義子蹋頓率領的三萬遼西烏桓精騎,屯兵肥如,隨時出擊右北平郡,給朝廷征討大軍迎頭痛擊。
第二路,由右北平烏桓烏延率領,主要劫掠整個幽州,隨時配合張純作戰。
第三路,由上穀烏桓難樓率領,伺機而動,劫掠並州。
第四路,由遼東烏桓蘇仆延率領遼東精騎,先打殘遼寧駐軍,然後到遼西與張純彙合,共同應對朝廷征討大軍。
一旦能夠誘敵深入,並圍困朝廷征討大軍後,張純負責圍困,而蘇仆延率領五萬精騎,越右北平,穿漁陽,入冀州,直撲青州。
首先起事的,自然是第一路。
他們擊殺護烏桓校尉綦稠和右北平太守劉政,起兵宣稱要替代大漢。
待孟益、公孫瓚抵達幽州時,蘇仆延也在遼東開始行動。
先擊殺遼東太守陽終,再屠儘漢廷在遼東的駐軍,然後輕騎疾進,繞道進入遼西管子城,等待張純那邊的消息。
如果張純於石門取勝,他就大舉進軍,給朝廷軍致命一擊後,馬上進冀州。
如果張純敗於石門,張純就會快速撤退,一路退到管子城這邊。
管子城,地處山穀,群山環繞。
隻要進入管子城,叛軍把四周山口一堵,朝廷軍就是甕中之鱉。
哪怕朝廷軍的戰力再強,可各個山口居高臨下,易守難攻。
為了能夠引誘朝廷軍入管子城,叛軍對管子城一直秋毫無犯。
彆看公孫瓚是遼西人,可他一直在遼西郡治陽樂,已經在東北大平原的邊緣,對遼西其他地方,尤其是山區的地形,還真是不了解。
公孫瓚於石門取勝後,看到叛軍瞬間崩潰,狼奔豕突地四散潰逃,不疑有他,簡單打掃一下戰場,就率軍撲向遼西縱深。
結果就在一逃一追中,公孫瓚順利地進入到了管子城,也順利地進入到了張純事先布置的陷阱之中。
公孫瓚後知後覺地知道上當了。
無奈之下,他馬上派出百人的敢死隊,不惜代價,衝過山口,向孟益報信求援。
結果,百人的敢死隊,最終隻有兩人衝了出去,而公孫瓚還因此損失了九十八匹戰馬。
張純困住公孫瓚後,探馬也回報,幽州、冀州再無漢廷官兵。
這時,張純才下令,讓蘇仆延快馬疾進,先掠冀州,再搶青州。
能否劫掠來足夠的糧草,是未來幾年,能否擋住朝廷討伐大軍的關鍵之一。
幽並兩州搶不到多少,全看蘇仆延的冀、青兩州的劫掠了。
不僅要劫掠大量的錢糧,還要劫掠大量的青壯男女。
人口增加了,才有與大漢朝廷分庭抗禮的底氣。
丘力居給蘇仆延的傳令,非常詳儘,主要是說青州有多麼富庶,有哪些特產。
而且,丘力居還告訴蘇仆延,青州有一支兩萬餘人,不到三萬人的兵馬,號稱“護民軍”。如果能打敗青州護民軍,冀、青、兗、徐四州,再無兵馬可派。
這當然也是丘力居和張舉兩人客觀分析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