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他策馬衝鋒,他身後的兩千親兵一聲呐喊,也都放鬆韁繩、兩腿一夾,想隨著蘇仆延衝鋒。
可就在這時,三支弩箭飛馳而至。
一箭穿心,兩箭穿胸。
其中一支射在他胸膛正中,力量極大,箭頭都從後背上透出來一點。
蘇仆延明顯還想說什麼,可他什麼都說不出來,怒目圓瞪,口噴鮮血,心有不甘地就要從馬上墜下。
就在此時,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已到。
一顆人頭,衝天而起。
無頭的脖頸處,卻沒能噴出多少鮮血。
心房已破,大量鮮血已從口中噴出,脖頸處自然就沒有什麼了。
“誰敢不降,當如是!”關羽衝著後麵衝過來的親兵怒吼著。
他氣呀。
戰事結束,他一定要找鮑信算算賬。
為什麼他已經衝到蘇仆延向前了,弓弩軍還會發射暗箭?
此時,他還沒想起蔡成的軍令呢。
蔡成的軍令就是:除非迫不得已,不得鬥將。
蔡成說:鬥將看起來華麗,聽起來熱血,實則對大軍作戰弊遠大於利。
一軍統帥是乾什麼的?是調度、指揮全軍的,而不是逞血氣之勇,與對方鬥將的。
隻有不擅長指揮,隻有一身勇武的人,才適合鬥將。
蔡成要成立的“猛將營”,就是為這些人準備的。
不過,蔡成雖然這麼講了,可當前除得到鮑信、於禁、趙謙等寥寥幾人讚同外,其他將領都覺得,身為大將,自當在陣前斬殺對方將領。
這觀念,真不是一下子能改變過來的。
兩千親兵看到蘇仆延的頭顱飛起,紛紛勒住韁繩。仿佛他們的勇氣,隨時蘇仆延的生命,都瞬間消失了。
五個萬夫長聽到關羽的怒吼,相互看了看,不約而同的翻身下馬,單膝跪地,手捧兵器,大叫著:“我等願降!”
這些萬夫長之前就已經打算投降了。
衝陣?除了死,沒有第二種選擇。
可他們不想死呀。
之後,他們沒有響應蘇仆延的送死號召,已經無法回烏桓領地了。
關羽一刀將蘇仆延梟首,把他們給嚇壞了。
東烏桓武力值最高的蘇仆延,被對方一刀梟首!
他們沒看到蘇仆延身上的三支弩箭,蘇仆延掉下馬時,恰好遮住了。
當然,如果他們看到了,估計也會被嚇得投降。
因為他們知道蘇仆延當時的位置,距離拒馬陣足有六十餘丈,絕對在任何強弓的射程之外。
距離這麼遠,還能被三箭透體,可見對方箭矢的威力。
也就是說,哪怕是騎兵衝鋒,在如此強勁箭矢之下,也必然是死傷慘重。
如果再加上拒馬陣和拒馬陣後的步騎,不可能有人能逃得出去。
蔡成的戰術,本來就是震懾住蘇仆延的烏桓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