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成接過信件,打開看了幾眼,臉色就變得很怪異。
蔡母在旁邊著急地問道:“上麵說些什麼呀?他們要聯係我們,去京都找老爺,不是更近嗎?”
蔡成把信件遞給蔡母,讓她自己看。
在蔡成的倡導下,蔡府中的所有女性,全部識字。
蔡母看了信後,也是一臉怪異。
怎麼回事?
原來信上說:
蔡立把自己“獻曲轅犁”的功勞轉讓到他頭上,不僅讓他能夠從江南回歸陳留,現在更因為蔡立父子的功勞太大,陛下又把他調回京都,任博士祭酒。
自己的親生女兒蔡琰蔡昭姬,聰穎賢惠,容貌秀美;飽讀詩書、精通音律;擅長詩賦,文采卓然;年方十四(本人假設其是公元184年出生),剛剛及笲。
為感謝青州蔡家恩情,現送嫡女蔡琰與青州蔡家嫡子為妻為妾。
此事已經在京都與蔡立商議過,蔡立告知,成兒的婚事,隻能由成兒自己決定,青州蔡家不敢為如此麒麟兒做主。
蔡邕乾脆就把自己的女兒蔡琰,直接給送來了青州,讓成公子自擇。
蔡成和蔡母相視而立,臉上都是苦笑。
你說這叫什麼事兒?
青州蔡家,隻是陳留蔡家旁枝,連分枝都算不上,隻是旁枝。
結果主家的家主,直接送來自己的嫡女。
蔡成當然馬上開動大腦,搜索腦中的記憶。
這一搜不要緊,直接嚇了他一跳。
這……這蔡琰蔡昭姬,竟然是位大神——中國第一位女詩人,大文學家,蔡文姬。
而且她確實如信中所說:容貌秀美、文采卓然。
她寫的《胡茄十八拍》、《悲憤詩》,流傳了幾千年。
她一生淒苦,苦不堪言。
第一任丈夫本是河東士族出色學士衛仲道。夫妻兩人恩愛異常,卻好景不長。一年後,衛仲道便咯血而死。(按現代推斷,應該是肺結核)
夫君死後,夫家嫌她克死丈夫,把她逐回陳留蔡家。
淒苦之下,她立誓不再嫁人,和自己的父親一起修漢史,並與父親共同製作了古代名琴“焦尾”。
誰知東漢末年動蕩不安,她父親蔡邕因投靠董卓,被王允下獄並死於獄中。
流離失所的她,竟然被擄去南匈奴十二年,還給南匈奴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。
曹操統一北方後,感念好友蔡邕枉死,花重金把她從南匈奴贖了回來。
誰知贖回來後,又把她許配給自己麾下的田校尉董祀。
董祀對她並不好,可第二年董祀犯罪要被處死,她壓製住自己對董祀的反感,親自去找曹操說情,才讓曹操饒了董祀一命。
從此董祀對她的態度大變,夫妻琴瑟和好,還為董祀生下一兒一女。其中,女兒還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。
這也算是苦儘甘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