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亥率領一個飛虎師和重騎師,作為明線,快速突進,進安定郡,渡涇水,從南向北壓向叛軍。
而趙雲則率領一個飛虎師為暗線,走漆垣,過涇水,經漆縣,越歧山、雍縣,一路潛行,從東往西,打叛軍一個猝不及防。
兩麵夾擊之下,叛軍北逃無路,南下有陳倉城阻擋,東竄有趙雲,唯剩西麵的大山之中。
這是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,儘可能多的殲滅叛軍的戰術。
趙雲走漆垣時,雖然前來拜見了蔡成,可蔡成那時還在考察張楊,所以張楊並沒能跟去。
後來蔡成任張楊為征西軍團參謀長時,征西軍團已經打敗了叛軍。
張楊很是鬱悶,征西軍團首次軍功,竟然沒他的份。
王國與韓遂等人,在管亥大軍距離叛軍還有三五天路程時,就接到了探報。
探報上說得很明白,朝廷的平叛官軍隻有一萬三千餘人,不過都是精騎。
韓遂最為擔心的官軍先搗毀他們羌民的老巢,好在探報上已經說明,敵軍進入北地郡後,就埋頭疾進,根本沒去管羌人老巢。
由於敵軍行進的速度太快,所以哪怕是快馬探報,也隻比管亥軍提早三天抵達叛軍大營。
“一萬三千餘人,都是精騎,難道是並州狼騎?”王國開口說道。
“不可能是並州狼騎。據我先前探知,並州狼騎在呂布呂奉先的率領下,已經前去京都投奔丁原了。何況,並州狼騎也才有三千人。”韓遂篤定地說道。
“聽說洛陽城中,董卓與丁原在對峙,不知情況如何了。”
“管他如何呢,我們隻要困死陳倉,早晚生擒皇甫嵩那老兒。”
“先不要說洛陽和皇甫嵩了,現在的關鍵是,三天後,朝廷的援兵就會趕到,哪怕他們謹慎一些,最多五日。我們如何應對?”
“雖然都是精騎,但畢竟隻有一萬多人。我們有多少?十三萬!他們不來還好。若是真敢來陳倉城下,我們便擺開陣勢,與他們廝殺一番。”
“此話有理。打敗援軍,對陳倉城內的士氣,一定有極大的打擊。如此,我們破城指日可待。”
“可我還是有些擔心。兩支大漢最強兵馬在洛陽城中對峙,這一萬多精騎從哪兒來的呢?是誰調來的?從哪兒調來的?大漢還有兵嗎?而且還是清一色的騎兵。”還是有人清醒。
“管他從哪兒來的呢。我們十餘萬兵馬,難道懼他不成?退一萬步說,即便我們打不贏,我們也可以東進,假作要威脅長安,實則神不知鬼不覺地,繞歧山而過,然後走漆縣,過涇水,返回涼州便是。”
“這援軍倒也機巧,沒從東麵來,而是橫穿北地郡和安定郡,想從北麵打我們個措手不及。如若不是我早已在北地、安定兩郡布下探馬,還真被他們給得逞了。”韓遂有些自得。
北地、安定兩郡,是他的大本營,他如何不擔心漢軍抄他的後路?
所以,他早就在兩郡中,布下了足夠的探馬。一旦有漢軍從並州上郡向西而來,他可以馬上得到消息。
可惜的是,探馬並沒有發現趙雲這路。
因為管亥、趙雲接到蔡成戰術建議後,經過反複商議,趙雲認為,哪怕走漆縣,也要先進入北地郡。
北地郡是韓遂的老巢,很容易被其布下的探馬發現。
所以,最後兩人商定,趙雲不進北地郡,而是乾脆前往漆垣,從漆垣進司棣,利用司棣良好的道路狀況,曉伏夜行,不入城郭,一路向西。
由於趙雲這路行進速度會比管亥軍慢,所以,管亥決定,自己率軍先快速疾進。待距陳倉三天左右路程時,放慢行進速度,等趙雲軍由東向西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