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棣校尉部的左馮翊、右扶風和京兆尹三郡,合稱“三輔之地”,意指輔佐以長安為中心的京畿地區。
三輔之地又稱“三秦之地”,來自秦末投降項羽的三位秦之降將之領地。
章邯封雍王,以如今東漢左馮翊郡為領地;
司馬欣封塞王,以如今東漢京兆尹為領地;
董翳封翟王,以如今東漢右扶風郡為領地。
三王領地正好覆蓋了關中平原的八百裡秦川,為如今陝西最為富庶之地。
故而如今陝西省也稱“三秦”。
既然推舉王國為主,值此兵敗氣衰之際,自當由王國拿主意。
可王國此時有什麼主意呢?
陳倉城堅固異常,他們根本無法快速破城。
現在援軍來了,甫一交手,便是大敗。
這讓王國還有什麼辦法?
“要麼,我們撤回涼州吧。”李相如此時還算鎮定。
“怎麼回?從哪裡回?漢軍可是從北麵來的,我們撤回涼州的道路,已經被他們堵上了。”韓遂已經亂了方寸。
“我們先向東,再向北。朝廷的兵馬都集中於陳倉城下,東麵空虛。如此我們可以順利撤走。”黃衍嚴峻地說道。
“對手可都是騎兵,一路追殺,最後還能剩下多少兵馬?”王國問。
“其實,我們想全身而退,已經不可能。我們今晚整頓兵馬,做出要在此堅守的樣子。同時向東派出探馬,為我們探路。
“明天天黑後,我們在營寨虛插旗幟,然後悄然向東。隻要抵達歧山,我們就可以利用山地,擺脫騎兵的追擊。”
說完後,黃衍又想了想,然後堅定地說道:“如此,我們可以保全六成以上的兵馬。回到涼州後,我們還有力量養精蓄銳。”
十三萬兵馬,隻一仗,就剩下十萬。
如果再保全六成,也就是說,起碼有四萬兵馬要送給漢軍。
不過,黃衍此策,卻沒有人提出反對。
因為他們白天時,看到了漢軍之凶悍。彆說他們十萬兵馬,哪怕再加上一倍,估計都不夠對方再打兩次的。
半晌後,王國才開口說道:“不能留下那麼多兵馬。涼州人口本就稀少,征兵不易。留下兩萬,分布在三個前營中,虛插旗幟。
“剩餘的兵馬,明晚由一萬步卒開路,一萬步卒斷後,我們四人和五萬精騎居中,悄然離開向東。
“預計後天可以抵達雍縣。我們派騎兵在雍縣劫掠一番,步卒不要停留,直奔歧山。
“隻要抵達歧山,我們就馬上轉頭北上,擺脫漢軍的追殺。”
王國也想明白了,不留下一些人,唬不住漢軍。如果漢軍即刻起軍追殺,彆說步卒,就連西涼鐵騎可能都跑不了多少。
可留下的人多了,損失的都是自己的兵馬。
皇甫嵩能在剿滅黃巾時堆起京觀,所以留下的人,肯定都無法活命。
何況,路上還要應對漢軍的追殺,也需要兵馬斷後。
“那明天白天可不能讓漢軍看出端倪。”李相如馬上說道。
“明天白天,煩勞文約坐鎮前三營布置防務。傍晚時,我會派出傳令兵傳你來中軍大營議事。”
韓遂、李相如、黃衍三人稍稍沉思一番,便都點頭同意。
此時,管亥大營中,卻是燈火輝煌。
飛虎騎和推山騎,都在厲兵秣馬,進行備戰。
今晚,就是約定好的與趙雲兩麵夾擊叛軍的時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