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傳開,天下沸騰。
如果獻帝為母報仇,無可厚非。
可什麼時候輪到你董卓越俎代庖了?
你董卓是什麼地位,你自己沒數嗎?
你竟然毒殺太後和廢帝,這絕對是冒天下之大不違,突破了亂臣賊子的底線,人人得而誅之!
於是,除京都外,在八月份,除京都外,大漢所有各州郡,都接到了一封《倡議書》。
《倡議書》上引經據典,曆數董卓之罪惡,不誅之不足以平天下洶洶之勢,必將導致禮崩樂壞
最後《倡議書》提出:伐董卓,救皇室;誅奸倿,明天下!
《倡議書》是袁紹聯同王匡發出的。
蔡成接到時,一臉苦笑。
這曆史被自己折騰成什麼樣了,什麼都改變了。
本來是鮑信發出的倡議,現在變成了袁紹。
正史中,袁紹此時已經就任渤海郡太守,手下有顏良、文醜兩員猛將,積極響應倡議,聯絡韓馥討伐董卓,最後還成了聯軍的盟主。
可現在的袁紹沒兵沒將,卻替代了鮑信發出《倡議書》。
其實,此時袁紹也是渤海郡太守,隻不過他沒敢去上任。
渤海郡在哪兒?
那可是在冀州,處於青州的節製之下。
袁紹不敢去,是因為他的叔叔袁隗不僅強烈反對新農體係,而且還是對青州動手的主謀之一。
袁紹如果敢去渤海郡上任,搞不好因為自己的叔叔針對青州,從而牽連到自己頭上。
董卓為何要封袁紹為渤海郡太守呢?
袁紹怒斥他之後,就逃出的京都洛陽。可他是逃了,董卓就把賬算在他叔叔袁隗的身上,直接殺死了袁隗。
可殺完之後,他才想到,袁氏一族,四世三公,門生故吏遍布天下,這不好惹。
於是,他為了示好袁氏一族,就封袁紹為渤海郡太守。
獻帝是他立的,也才九歲,其上又沒有太後坐鎮,還不是自己想封誰,想封什麼,就封什麼。
可這事傳到袁紹及袁氏一族,他們認為這是董卓在羞辱袁家。
明知道袁家強烈反對新農體係,與青州的仇恨頗深,竟然還把袁紹送到渤海郡去。
於是,袁氏一族聯絡上袁紹,說要起兵討伐董卓,為袁隗報仇。
此時袁紹正在河內郡太守王匡處避難。
聽到自己的家族如此一說,正中下懷,馬上與王匡商議,共同發出《倡議書》。
那王匡本是袁隗一手提拔上來的,和袁紹不謀而合,自然全力支持。
而且當初為了圍剿黃巾,王匡還招募了近兩萬府兵,不擔心沒有基礎兵力。
要知道,如果倡議者沒有基礎兵力,哪怕有人響應,最終也拿不到主導權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