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南軍團要想兵臨洛陽城下,不僅要麵對大河之險,還要攻克孟津關之隘。
烏桓軍團在蔡成離開晉陽之後,一夜之間,也都消失不見了。
楊奉、韓暹、李樂、胡才四人,率領三萬白波軍,直接返回了他們之前躲藏的白波穀。
而在旋門關前,討賊聯軍正在與守關的董卓之兵對峙著……
山雨欲來風滿樓。
隻不過,這風雖然大,可卻沒有多少人知道,最大的風將從哪裡刮起。
世人都隻看到了聯軍開始進兵,準備攻破旋門關。
旋門關前,討賊聯軍正與守關的董卓麾下大將華雄對峙。
袁紹已經不知所蹤。
王匡在彷徨後,決定兩不相幫。
他沒有派兵加入聯軍,卻沒有扣留袁氏為聯軍準備的二十萬石糧食。
不過,孫堅不想把關係搞得太僵,就給王匡找了個“駐守河內,保聯軍後方”的理由。
目前,二十萬石糧食已被聯軍全部運往敖倉。
王匡認為,董卓多年征戰,必知避實擊虛的道理。
現在哪裡虛?
當然是他的河內郡。
自己可是《討賊倡議書》的發起人之一。
現在一個發起人已經不知所蹤,他這個擺在明麵上的河內太守,很可能遭到董卓的報複。
王匡深知,旋門關不是那麼好破。
董卓隻要在旋門關上駐紮一萬守軍,八萬聯軍起碼要攻上三個月。
王匡自然知道董卓兵馬數量。
雖然他要保護退路,在函穀關、潼關都會有守軍,同時在三輔之地也會有一些兵馬。
可他進京後,因蹇碩、何進都已死,而掌控一部分禁軍的何進之弟何苗,也在何進死後,被部將吳匡因私怨刺殺致死。
結果,整個京都裡裡外外的數萬禁軍,全都處於群龍無首狀態,結果被董卓撿了個大便宜,直接收歸麾下。
加之他從涼州帶來了西涼兵,呂布從並州帶來的並州狼騎和一些步卒,推算下來,董卓的兵馬可不是袁紹所說的一萬人,起碼有五萬之眾。
所以,董卓必然還有足夠的兵力襲擊河內郡。
而董卓軍最可能渡河的地方,就是孟津渡。
所以,王匡派手下從事韓浩率兵一萬,去駐守孟津渡,並要求他一定要死守孟津渡北岸。
而且,王匡做賊心虛。作為倡議書的發起人,竟然不派兵參與聯軍。
雖然孫堅給了他一個理由,可他還是擔心聯軍隨時會殺他一個回馬槍。
於是,他以掩護聯軍後路為由,還派出他手下最精銳的“泰山軍”,前往懷縣的大河岸邊駐紮。
王匡可不是多慮。
《討賊倡議書》發出後,董卓就盯上了袁紹與王匡。
董卓往懷縣派出很多探子,就是想探聽王匡的虛實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