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彧又掛出一張圖,十數人一看,竟然是朝廷結構圖,上麵寫的卻是“中央結構圖”
荀彧並沒有急於解讀此圖,而是讓眾人先儘情觀看,用心琢磨。
眾人都湊到圖前,認真地看了起來。
尷尬了。
這裡麵的很多機構,他們都看不懂了。
“文若公,這裡麵很多機構,我們都不知有何用,還是你先給我們解釋一下吧。”王允說道。
荀彧爽快地答應了下來。
從中央到地方,也就是大家習慣說的“朝野”,共設置七級管治體係。
最高一級是皇帝,這毋庸諱言。
第二級有三個機構,分彆是內閣、軍部和國土部,為國級。
第三級是六部和各州,為州級。
第四級是六部下轄的署司院和各郡,為郡級。
最後三級為縣、鄉、莊。
其中莊主和鄉長均為吏,而非官。
內閣為大漢最高管理機構。
丞相及內閣成員,均須陛下任命。
軍部與國土部,則由陛下直屬。
內閣下,共設吏、戶、農、財、工、刑六部。六部首官均為尚書。
然後,荀彧給三公九卿解釋了六部之下的署司院的各自職責。
吏部下三個部門:
監察司,自然是監察官員的。其除司長及駐守監察司的的官吏外,其他成員一律保密。
監察司成員的《監察報告》,則通過軍方渠道,送往監察司,並在內閣備案。
監察司除監察外,還有一個重要職責,就是發現人才。
考成司自不必說,就是考成所有官吏的。
考成司收到州郡兩級交來的第二年計劃後,則是交給財部的計劃署,由計劃署來製訂第二年整個大漢的發展規劃。
朝廷的考成司,隻針對六部及州郡兩級官吏。更低級彆的官吏考成,則下放到州郡的考成。
任免司,則負責大漢官員的檔案、任免提名、擬定任免書等,其最核心的職責,便是追蹤監察司發現的能官乾吏,而且對這些官吏保持持續跟進,並將其功過記入檔案。
任免的依據便是監察結果和考成結果。
戶部下三個部門:
學署是普及教育、推廣教育的部門。
而衛生署則是要把大漢的醫療、藥物、衛生與健康、防疫抗疫等都管理起來。
而且,衛生署還要調查大漢戶數、人口及平均壽命等
天文署,實則就是太史公管轄下的觀測天象、修曆的那一部分,同時負責朝廷的重大祭祀。
農部下五個部門:
農耕署負責推行和監管新農體係;
林署則主要負責黃土高原的植樹造林、治理沙漠、木柴砍伐、防治山火等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