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1章推出科舉
這下子把楊彪給問住了。
他們怎麼打起自己侄子的主意了?
楊修乃他兄弟楊俊之子,亦是弘農楊氏下一代中最為出色者。
楊彪馬上想到,弘農楊氏豈不是早已在他們的視線中?
他們可是商量好的,堅決不做成公子的手下,不幫成公子一絲一毫。
而且,在他們昨日商議中,已經把蔡成稱為“蔡賊”和“蔡成小兒”了。
如果他讓楊修出仕,還真不知道如何向其他朝臣及士族交待。
“嗬嗬,原來成公子也知劣侄之名。看來這幾年間,成公子沒少在各州郡打探呀。”
楊彪語氣中充滿譏諷。
“彙八方之才,集天下之謀,方能再昌大漢。天下才子,自然在成公子的視線之中。”荀彧不冷不熱地回了一句。
我家主公打探天下名士、大才,就是想讓他們服務於大漢,這有什麼不對嗎?
楊彪鬨了個沒趣。
不過,他也不想直接與荀彧翻臉。
和荀彧翻臉,就等於是和成公子翻臉。
誰知道成公子會不會一怒之下,就像董卓殺張溫、屠袁府一般,也把他們給屠了?
反正,董卓戮殺朝臣的行為,真把他們給嚇住了。
楊彪正色道:“現劣侄尚在弘農家中,他是否願意提前出仕,要看他個人的意願,老夫不為他做決定。”
楊彪這當然是托詞。
反正自己很快就要致仕離京了。
自己不做朝官,自己的兒子自然也會留在弘農。
然而,荀彧的下一句話,差點就讓他破防了。
“哈哈,文先公真是舍得。德祖已表達了意願,願意在內閣裡做一小吏,或者在洛陽城外做一鄉長,以此曆練自身。”
“丞相如何得知?”楊彪懵了。
“成公子自長安來洛陽,路過弘農,與令侄有了一麵之緣。
“兩人相談甚歡,頗為投契。
“所以,德祖公子說,他請示家中長輩後,便會入京,相助於成公子。想來這幾天也要到了。”
楊彪傻了。
這成公子已經把手伸進他弘農楊氏了嗎?
如果隻是一個楊修入朝為吏,楊彪倒是沒有太放在心上。
為了打擊新農體係,犧牲一個侄子,雖然心痛,卻也不算什麼。
弘農楊氏,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國,為避禍舉家遷徙華陰弘農。
秦末,華陰楊碩率八個兒子隨劉邦作戰。
其六子楊喜,在項羽自刎後,在無數軍士瘋搶項羽肢體之時,搶得一條大腿,從而被劉邦封為赤泉侯。
自此,弘農楊氏不僅成了當地的望族,也開啟了數百年的崛起之路。
東漢時期,從楊震起,有四位族人先後任大漢丞相,比汝南袁氏崛起得還早。在史上,乃是與琅琊王氏並駕齊驅的名門望族。
=弘農楊氏在每個朝代似乎都不是很出名,但在每個朝代都有人身居顯要之職。
直到隋朝建立,弘農楊氏達到了曆史上的巔峰:隋文帝楊堅,就是弘農楊氏的第十八世孫。
後世很多楊姓之人,都會去華陰追根溯源,甚至是認祖歸宗。
楊彪可以舍得侄子,也可以舍得自己的生命,但如果讓整個弘農楊氏陪葬,這代價可就太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