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然。我聽成公子講述了大漢的未來,包括‘君主立憲製’、‘科舉製’以及如何治理大漢和為何要開疆拓土,便被吸引住了。
“我弘農楊氏之所以能夠崛起,皆因從漢立功。
“我家數代,包括家伯在內,都位極人臣、儘心竭力地為大漢操勞,我自是不甘人後,也想為大漢出力。”
楊修一番話說得忠心耿耿、鐵骨錚錚,根本沒注意到他大伯的臉色已經快要陰出水來了。
楊彪怒道:“你才多大年紀,竟然敢說為大漢出力?”楊彪現在恨不得馬上起身,一腳把楊修踹出門去。
楊修搞不清楚狀況,不知如何回答其父的責問。
荀彧馬上打圓場。“文先公,德祖已及冠,自是有自己的想法。”
然後,他不讓楊彪說話,而是和顏悅色地詢問楊修:“哦?成公子把‘君主立憲製’和‘科舉製’都講給你聽了?”
“沒錯。而且這兩製,不僅解了我心中之惑,還讓我豁然開朗,看到了大漢的未來。”
“德祖不妨當著令伯及各位大人的麵,說說你的看法。”荀彧循循善誘。
“與成公子一番交流,讓我明白了,大漢之根本問題之一,在於農耕。
“本來糧食產量就低,再加之士族豪強兼並土地。雖然士族豪強倉滿囤實,換來的卻是普通百姓食不果腹。
“赤眉、綠林、黃巾,還有漢中的五鬥米道,他們之所以能起兵造反,皆因百姓食不果腹,根本就沒有活路。
“而成公子的新農體係,已經在青州證實,百姓、士族及地方豪紳,完全可以共同富裕。
“成公子身邊的童子軍中,有很多是來自青州士族。可他們說,成公子在青州實施了新農體係後,不僅百姓都有飽飯吃,士族鄉紳的生活,也比過去提高了很多。
“這也讓我明白了,為何成公子在青州推行了新農體係,青州的士族卻甘之如飴,隻初始時鬨了一下,然後就鴉雀無聲了。
“他們的生活比過去還好,為什麼還要要鬨呢?
“而百姓有了飽飯吃,管他什麼太平道、五鬥米道如何蠱惑,百姓也不會造反。
“所以,糧食短缺,才是我大漢的致命病根之一。”
“說得好。那之二呢?”荀彧適時加以鼓勵。
“之二便是皇權的血脈傳承。”楊修絲毫不怯場,端起下人送來的茶水,“咕咚咚”一口喝了個乾淨,然後掏出手絹擦了擦嘴,繼續侃侃而談。
“其實這和我們士族一樣,按血脈傳承,總會出一些不肖子孫。如果生在士族叫‘敗家’,如果生在皇室並坐上皇位則叫‘敗國’。
“先帝的種種行徑,我想就不用我說了吧?
“而且,不知為何,皇室血脈壽命皆都不長,從而導致後宮乾政、內侍掌權。
“再加之朝臣皆出自士族,自然以家族利益為先,家國利益為後,如此導致了士族集團、外戚集團、宦官集團、皇宮和皇權的‘五權爭鬥’。
“如若不解決‘五權爭鬥’,大漢好不起來,隻會越來越衰弱。
“成公子提出的‘君主立憲製’,恰好消除了‘五權爭鬥’,這才能讓大漢朝廷能夠同心協力,共同發展大漢。”
“哈哈,看來成公子的話,你都聽進去了。”荀彧再次不失時機地表示讚賞。
而此時,不僅是三公九卿,就連劉虞、劉岱、賈琮、蔡立幾人都聽得入迷了。
這分析鞭辟入裡,且與之前荀彧所說“三弊”有異曲同工之妙,太精彩了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()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