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協在特赦了董卓、李儒兩族之後,卻沒有放過袁紹。
袁紹獻策大將軍何進引董卓入京,又率兵屠戮皇宮,其罪甚大,不得不究。
劉協宣布,發布朝廷通緝令,緝拿袁紹。
看在袁氏一族四世三公,為大漢有過極大功績的份上,隻罰沒袁氏一族七成族產,不追究其家族之罪。
若袁氏一族任何人膽敢窩藏、包庇袁紹,或者是知情不報,必究其罪,禍及全族。
同時,下令讓袁術、袁遺兩人,入京都領罪。當然,還要帶上孫堅。
要知道,袁氏一族,在大漢不說是富可敵國,也有海量的財富。
罰沒其七成族產,袁氏族人還可以很好的活下去,而國庫卻充盈了起來。
典型的“宰富濟貧”。
不,應該說是“宰富濟國”。
這當然是蔡成的主意。
當前國庫空虛至極,正好用這些罪族的家產來補足。
一年後,國庫真的充實起來,也就不用如此“宰富濟國”了。
誅殺董卓李儒,直接讓京都百官、百姓都卸下了心頭的重壓。
而那些朝臣,更是有了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。
本來,他們還在畏懼成公子。
可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三公九卿都開始投靠成公子了。
審完董卓、李儒,大家本來以為這就完事了,看熱鬨的民眾也準備散去。
誰知道,台上王允又大叫一聲:“帶馬騰、馬休、馬鐵!”
啊?還有?
當然有了。
馬騰投靠羌胡叛軍,還參與了殺害涼州刺史耿鄙,自然要有個交待。
馬騰按護民軍的要求,不僅自縛前來京都,還把他的次子馬休、三子馬鐵帶來了。
為何不帶長子馬超?
因為他說要留下馬超,按護民軍的要求,解散馬家軍。
一萬餘兵馬,可不是說散就散的。
要知涼州人以彪悍著稱,萬一這些人離開軍營後,馬上轉為匪寇,那就麻煩了。
所以,不僅要安撫和發放安家費,還要確定每人的去向,並由護民軍監視其返鄉。
禦林軍把馬騰、馬休、馬鐵帶上來後,在台上跪好。
隻見那馬騰身長八尺,身形宏大,麵鼻雄異,一副武人之相。
父子三人跪於台上後,王允便開始驗明正身。
隨後,王允喝問:“汝本伏波將軍馬援直係後人,本應忠誠於大漢,為何反投叛軍?”
馬騰挺直上身,大叫回道:“馬騰未反,馬騰冤枉!”
“哦?你如何未反,細細道來。”
馬騰挪了挪身子,讓自己跪得再舒服一點。
馬騰、馬休、馬鐵三人身上,均沒有捆綁繩索。
畢竟,他們是主動投降,所以蔡成下令,公審之時,不必綁索加身。
馬騰雙手抱拳,對著台上朝臣恭敬一禮,沉聲說道:
“涼州羌胡叛亂,因韓遂殺死北宮伯玉及邊章等人,已趨緩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