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不說護民軍有沒有那麼多的兵馬,要鎮守大漢東、北、西三個方向,還要兵分數路,討徐州、征江南、取益州、複西域……
僅僅是作戰時間,成公子也完不成他的“洛水之誓”。
更何況,如果多征兵馬,四處用兵,必然掏空青州這些年來積累的家底,無法援助北方其他州不說,還會讓大漢北方重新回到民不聊生的境地。
不知為什麼,三公九卿一念及此,本應偷偷地幸災樂禍的他們,此時卻沒有一點幸災樂禍的心情,反而在內心中為蔡成擔憂起來。
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如此情緒,難道他們不應該等著看蔡成誓言落空的笑話嗎?
在大漢,誓言可是極重要的。
一旦誓言落空,聲望大跌不說,還會淪為未來數十年、上百年的笑談,而修史者更會第一時間記於史冊。
三公九卿都在拚命喝茶、吃果乾、吃肉乾,借此讓自己冷靜下來。
他們想知道,自己為什麼會有為蔡成擔憂的心緒。
他們不應該等著看笑話嗎?
經過重新思考,他們才慢慢理清頭緒。
成公子所述說大漢的態勢,第一項“國力”還好,似乎有青州、冀州撐著,大漢會越來越好,也越來越強。
說到第二項,味道就不對了。
結論就一個,大漢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大漢疆域的掌控力。
當然,放棄西域是朝堂決斷,可之所以放棄,不也是因為無力掌控嗎?
雖然眾臣內心有些排斥這個結論,可成公子所言皆為事實,不由得大家不信服。
當然,成公子順帶把群臣斥責了一番,也讓大家有些羞惱和尷尬。
至於第三項民生,似乎隻有推行新農體係,才能一改之前民不聊生之態勢,否則大漢確實無法應對四起的民怨,對大漢各州郡的掌控也會越來越弱。
但第四項的最後三大隱患,聽得群臣驚駭莫名。
不是簡單的驚駭,而且是越想越可怕。
原來南方三州加益州割據並不可怕,疫情、大旱和小冰河期,才最可怕。
如果真是大漢人口因旱情、疫情、缺糧、戰爭等因素急劇減少,還能擋住北方的草原遊牧民族瘋狂南侵嗎?
哪怕最終擋住了,大漢也必將元氣大傷。
而他們這些士族在鮮卑的鐵蹄下,又能保全多少?
一旦蔡成的預言真的出現,確實有亡國滅種之危。
這時群臣才知道,他們內心中的擔憂是什麼。
如果成公子所言皆為真,那他們真不能與成公子對抗,而是支持成公子,一起共渡危難,一起共保大漢安寧。
可話又說回來,如何保證成公子所言皆為真呢?
不僅僅是三公九卿,就連劉虞、黃琬這些人,也都把蔡成所言當成了“預言”。
預言雖然令人心生顧慮,可畢竟隻是預言,不是現實。
在場所有人,都眉頭緊鎖,似乎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問題。
比如成公子如何得知現在鮮卑正在攻打北匈奴?
比如“小冰河期”到底是怎麼回事?
比如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真的會瘋狂南侵嗎?
……
率先開口的是劉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