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後,蔡成重新悠悠坐下,還對朱儁眨了眨眼,做了個鬼臉。
朱儁被蔡成逗得臉上的褶皺都樂得張開了。
他這才想起,這個大帥也是一個毛孩子。
朱儁知道,這是蔡成在考校各軍主將。
隻是考校的辦法似乎有點奇怪。
畢竟之前說過,整體戰略由兵部負責。在整體戰略沒有頒布之前,讓各軍將領怎麼說?猜嗎?
突然間,朱儁明白了蔡成的良苦用心。
他這是要培養各軍將領的戰略思維?!!!
為何要培養戰略思維?
很明顯,這些將領日後可不是簡單的獨領一軍,而是獨自負責一個方麵的戰略展開。
或者說,每支軍隊必然有其自己不同的戰略方向和戰略目標。
再往深想,這幾乎是要各個方向都要自己製訂戰略。
為何如此?
隻有一個答案:兵部已經無力為其製訂戰略,隻能進行戰略指導和戰略審核了。
能讓兵部無力製訂戰略,說明隻有一個可能,路途太遠,聯絡極其不便。
比如說西域長史府的治理方略,朝廷隻能事後評議和總結,卻無法提前為西域製訂治理方略。
畢竟,朝廷中人誰也沒去過西域,自然不知在西域該如何治民。
這也是靈帝登基後,群臣建議放棄西域、任其自生自滅的根本原因。
他們不知道怎麼管,也管不了。
可讓各軍將領自行製訂自己方向的戰略,就不怕失去掌控嗎?
比如說,兵部朝廷往西域派一軍駐守,兵部不僅每年要為其提供糧餉,還很難知道這支軍隊的實際情況。
這支軍隊哪怕是自立,朝廷可能也要等若乾年後才能知道,甚至是還無法派兵征討。
除路途遙遠外,大漢與西域還隔著無垠的沙漠。如若勞師遠征,勝敗暫且不論,僅錢糧就不知道要耗費多少。
最重要的是大漢從未向海外用兵,最多也就是派水師沿海掃蕩一番。
大漢如此龐大的土地都耕種不過來,去海上鬨什麼?
二者結合起來,朱儁發現,蔡成不僅要在陸上擴張,還要出遠海。
這是要做什麼?又怎麼管呢?
眾將可沒管朱儁坐在那兒不斷糾結,各自軍團的人馬上都湊到一起,緊急商議了起來。
張遼還專門跑出去,把王底叫了進來。
今天這全新的軍議形式,倒是讓朱儁、皇甫嵩等新入將領開了眼界。
隻有法正,一個人繞著整個大漢及草原的沙盤,轉來轉去,邊看還邊思索著。
孟達則是步步緊隨法正,也不說話,就那麼跟著。
而公孫瓚、華雄、徐榮三人,站在沙盤的一角,不知加入哪個軍團討論,隻能靜靜地看著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()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