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是何物?”荀彧都湊上前去,反複端詳。
“和張衡的地動儀倒是有些相似。”劉虞見多識廣。
蔡成招呼大家圍著桌子站好,才指著那個圓球說道:
“這叫地球儀。我們就在這個地球上。”
說著,他撥動了一下地球儀,然後指著上麵一塊紅色的區域說道:“這就是我們大漢所在的區域。”
“啊?不是天圓地方嗎?”黃琬驚呼。
“不是。我們就是生活在這個球上。這個球就叫地球。
“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的,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。
“過去我們使用的曆法,都是以月亮為依據的,所以不準確。
“而現在我們采取的公曆,則是以太陽為依據,所以把每年三百六十天,調整為三百六十五天,而且每四年,還要增加一天。這樣就準確多了。
“地球上七成是海洋,三成是陸地。
而我們大漢所在的這塊陸地,則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。我把這塊陸地稱之為‘漢洲’。”
眾人很懵。
這絕對是聞所未聞。
我們腳下的地不是平的嗎?
它怎麼會是個球?
“可你給我們看這個有什麼意義呢?”劉岱問道。
其實,他是不相信他們生活在一個球上。
彆說他不信,在場之人,除蔡琰、諸葛亮、郭淮幾個孩子外,其他人都不信。
如果生活在一個球上,球還在圍著太陽轉,那會不會有人大頭朝下的時候?
然後是不是就從球上掉下去了?
“我知道諸公一時難以相信。不過不要緊,我們看平麵輿圖就是了。”蔡成看到禦林軍已經把圖架支好,就笑著說道。
確實,大家都不相信。
不是不敢置信,而是根本不信。
蔡成帶著大家來到輿圖前,用圖杖指著上麵說道:
“先說揚州、荊州、交州和荊州。這些靠海的地方,尤其是交州,在前秦時期,被稱為‘南蠻’。
“其實,這些地方由於氣溫比北方高,所以,揚州、荊州、交州和益州,都可以做到一年收獲兩季。
“何況益州平原,因都江堰的存在,旱澇保收,是天然的糧倉。
“而北方,隨著氣溫繼續降低,我們的糧食產量也會連年跟著降低。
“這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,而是要延續數百年。
“所以,我們需要開發南方四州的土地,把揚州、荊州、交州、益州都變成魚米之鄉。日後則以江南的糧食來補充大漢北方。
“當然,這遠遠不夠。所以我們還需要交州以西、益州西南的這些地方。
“這裡的氣溫更高,一年可以收獲三季。
“更為重要的是,這裡有一種植物叫橡膠樹。
“把橡膠樹的樹皮劃開,就會流出一種汁液。
“這種汁液凝固後,可以製作太多的東西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()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