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家司馬趙寵便識字。”
典韋也是不解。
為自家兵馬讀報,使君為何不願呢?
“好!《漢報》汝拿去,便讓你家司馬當眾誦讀,看看烏桓軍團是否為我大漢立下大功。”
說完,毛童手拿《漢報》,孤身一人,便走向典韋。
典韋大叫:“你不要過來,我讓人去取。”
典韋也是粗中有細。
他擔心毛童隻身前來,如若營中有人施放暗箭,兩邊便會不死不休。
“好,你讓人來取!”毛童心領神會。
典韋馬上讓一士卒出營來取《漢報》。
其實,典韋也不知道何為《漢報》,可看毛童拿出幾張紙,便知毛童想讓趙寵讀其上文字了。
他也非常好奇,上麵到底寫的是什麼。
趙寵從典韋身後冒了出來,接過《漢報》。
“先讀取下聖旨,再讀內閣詔令,繼而找到護民軍戰績,便讀烏桓軍團的戰績那一段。”毛童大聲叮囑著。
兵營內外靜寂無聲,隻有趙寵讀報之聲,以及周邊士卒大聲重複之聲,聲聲入耳。
很快,所有將士均聽懂了,青州成公子滅董賊全部兵馬,從京都內救出陛下,陛下感恩,拜成公子為帝師。
這可與諸侯宣稱的“成公子獨霸京都、禍亂朝綱”完全不一樣。
不僅如此,成公子並未入內閣,隻是擔任兵部尚書。
在這些將士看來,成公子把所有青州護民軍皆獻於朝廷,他做兵部尚書,豈不是理所應當?
待讀到烏桓軍團戰績之時,才知道,烏桓軍團一年征戰,對大漢百姓秋毫無犯,卻如秋風掃落葉一般,短短半月,便圍殲了李傕、張濟和牛輔的三萬兵馬。
這當然稱得上為大漢立了大功。
典韋的臉色放鬆了下來。
他突然覺得,徐州諸侯隻是為了反對成公子,才聚於徐州起兵的。
隨後,趙寵又讀了青冀兩州民眾的幸福生活,頓時讓兵營沸騰起來。
不知有多少人在叫喊著“不反成公子,我們要一日三餐,餐餐管飽”。
看官可能不知道“一日三餐、餐餐管飽”,對於中國古代人的吸引力能有多大。
就這麼說吧,自中國有史以來,直到中國扶貧大見成效,完全消除了貧困人口,才在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“一日三餐、餐餐管飽”。
“一日三餐、餐餐管飽”在中國古代,對於普通民眾來說,隻能在夢中出現。
不信的話,可以去問問六零後,在他們小的時候,有多少人能“一日三餐、餐餐管飽”。
而現在,青冀兩州竟然可以“一日三餐、餐餐管飽”,而且還說是隻要推行了新農體係,除遭遇天災、大疫,均不會再有人凍餓而死時,絕大多數的聯軍將士,恨不得馬上投入到新農體係中。
自“傷寒大疫”始,到引發黃巾之亂的天下大旱,哪個將士家中沒有人凍餓而死?
所以,根本不需要“一日三餐”,隻需要保證沒人“凍餓而死”,這些人都會用一生的熱情去擁抱“新農體係”。
馬車上的各位諸侯一臉死灰。
他們都知道,護民軍的承諾,他們根本做不到。
他們更知道,護民軍所說,確實在青冀兩州實現了。